
玉面神人像 新石器晚期 宽5.8厘米
它面方、嘴阔,长有獠牙;宽鼻、菱形眼,表情庄重;头戴冠帽、大耳戴环。这件玉面神人像极可能发现于湖北省石家河遗址群,据推断是巫师通天时所佩戴的面具,代表着当地尊奉的神的形象,为宗教祭器,是神权的象征。与同时期良渚文化及红山文化的玉器相比较,这件玉器在工艺上以剔地阳纹为特点,工序复杂,技艺更胜一筹。

黄地青花四果石榴花盘 明宣德 高5.5厘米 口径29.5厘米
中央为缠枝石榴花,四周分别为柿子、桃子、荔枝及樱桃四种果实的花枝。宣德在位的十年,景德镇官窑烧制的瓷器达数百万件,产量之多、质量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青铜双羊尊 商代 高43.2厘米
尊在商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主要的盛酒器之一。这件双羊尊铸造于公元前13世纪到12世纪,属于南方青铜器风格。它的形状为两只背部相连的公羊,双羊各探向一方,羊角弯曲,羊背相连托起尊筒,四只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撑。柔和素雅的铜绿、四平八稳的对称、纷繁复杂的纹饰和厚重拙朴的质感,赋予了双羊尊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魅力。


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 元至正十一年 高63.6厘米
这对龙纹大瓶几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绘画的全部元素,如龙纹、海水、蕉叶、扁菊、云纹、杂宝等,且绘制精良,难有与之比肩者,故此对大瓶作为元青花标准器当为魁首。如仔细观察大瓶的象耳下沿、瓶肩处,则均能发现无釉点,显然是环的衔接处,但环的大小、形状等均无从考证。2004年安徽省当涂县出土一瓶(上),虽残但器型与龙纹大瓶相仿,其双环犹在且以八方形式出现,可做参考。
第二,此瓶成对,器型复杂,形体又大;九层纹饰(耳饰算一层),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画),尤其龙纹的绘制,形象凶猛,腾云驾雾,生动之极;元青花的海水、蕉叶、扁菊、云纹、杂宝的绘制方法,都以此瓶为准。后凡是层次多,绘制内容相仿佛的元青花,都被统称为“至正型”,可见此瓶的影响力。

官窑侈口瓶,左 钧窑红斑长颈瓶,右

汝窑青釉三足奁
官窑侈口瓶浙江省杭州市,高18厘米,口径8.5厘米;钧窑红斑长颈瓶河南省禹县,高29厘米;汝窑青釉三足奁,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高15.3厘米,口径24.8厘米。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官窑尤其是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蓬勃发展,主要以收敛、温厚、宁静、含蓄等素色瓷作为表现形式,强调内心的感受。五大名窑在表现方式上大体相同,却各有千秋,但整体上都表达了宋代的宫廷审美,代表的是官方和贵族的利益。

定窑刻花大梅瓶 河北省曲阳县 高36.5厘米
宋代的陶瓷,从官窑到民窑,整体上是一个非常丰满的体系,品种齐全,出现了所有的装饰手法,为中国陶瓷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刚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其中北方青瓷耀州窑和南方青瓷龙泉窑因相似常被人错误判断。过去北方人看到龙泉窑称其为“南耀州”,而南方人则称呼耀州窑为“北龙泉”。

龙泉青釉有盖执壶 浙江省龙泉 高21.1厘米


耀州窑刻花大盒 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 高9厘米 口径17.1厘米


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 高3.8厘米 口径8.3厘米
斗彩是彩瓷的一种,即先用青花勾出轮廓线,再在轮廓内填上彩,创烧于明代成化年间。成化瓷器中斗彩价值最高,而所有杯形器中,鸡缸杯最为珍贵。“鸡”的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达着吉祥的寓意,但如此大量画在瓷器上的仅成化一朝。

磁州窑白地黑彩熊纹枕 北宋 高24.7厘米
色彩强烈的白地黑花是最典型的磁州窑瓷器,而率真、粗犷、自由、没有约束则是它最主要的特征。磁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窑口,化妆土的使用是其对陶瓷工艺的巨大贡献,历史上磁州窑大量出口,一直延续到明清,从未间断。

树下说法图 唐代 绢本设色 高139厘米 宽101.7厘米
这是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绘画作品中保存较完整、年代较早的一件。整个画面以红色为主色调,渲染出一种静穆庄严的感觉,释迦牟尼端坐中央,各位菩萨分列两侧,倾听佛祖说法。

木质观音像 宋/金 高170厘米
这是一座真人大小的木质观音像,从造型上看依稀保存有唐代风格,观音的发髻高高束起,衣纹流畅,缨络华丽,表情安详而肃穆,并且通体施有彩绘,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油彩已经脱落。类似造像在10-14世纪的中国北方非常流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来自山西。


大威德陶瓷馆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陈设思路奇特,与众不同,它不按常规分类,而是将同时期文物同时展出,加强横向比较。这正是我们的博物馆所欠缺的。我们可以在此馆看到中国古人创造的各类文明,在陶瓷旁边陈列着玉器,在玉器一侧,置放着青铜器,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示,给了后来者多种启示。
大英博物馆试图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向观众讲解中国文明的形成。把商周古玉摆放在青铜器旁边,就可以看出两者处在同一时期相互的影响。我们没权力说是玉器文化影响了青铜文化,也不能说青铜文化影响了玉器文化,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中国先民,看见的是同一文明的曙光,听到的是同一时期的清音,那么所要表达的应是同一种情感,同一种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