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昌南先贤——炳南






[日期:2011-12-03] 来源:昌南先贤   作者:涂翼报 陈海澄 [字体: ]

                                


炳南

    炳南,江苏南京人,生活于清代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间,系用黄金装饰瓷器的发明人。

    据传,康熙皇帝在内务府观赏景德镇御窑厂进贡的五彩瓷器时,大加赞赏瓷器画得美,出了新。当他看到博物架上陈设的金器时,突然想到,如果用黄金装饰在瓷器上,那不更加雍容华贵吗?于是,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内务府的大臣。大臣立即将皇上的口谕写成函,派专人送到景德镇。

    御窑厂的督陶官接到上谕后,立即找来负责彩绘的技师商量。技师们说,五彩为石质颜料,经提炼研磨成末,用大蒜汁调和绘于瓷面,烧炉后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也许黄金研末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经试验,颗粒粗糙,有的还脱落。督陶官再找来安徽歙县人开的汪景隆号打金店的老板询问。汪老板推荐安徽休宁汪氏金店老板,说他打的金叶比纸还薄,可能有利于装饰瓷器。于是,御窑厂派专人赴休宁请来了汪师傅,可是汪师傅在擂细金末一环还是没有过关。他又推荐他的师父炳南,说炳南能将黄金化作水敷在纸上,叫金箔。于是,御窑厂再次派人与汪师傅一道去南京请来了炳南师傅。按照当时行规,非徽州籍人员不得从事金银业,他们就央求炳南师傅不说话,装哑巴。炳南师傅也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用制作金箔的技术试制装饰瓷器的细金。

    制作工艺有三道。第一道为开条子,将10两重的金条先打成金叶,厚约1毫米。第二道为打大包,将金叶剪成40片,每片夹纸一张,再用乌金纸捆扎成包,在专门打金子的石头上用专用锤捶打。捶打后,金叶长宽各约5厘米,厚约为竹纸的三分之一。第三道为擂金粉。置口径约60厘米、高约10厘米的瓷盘一只,放水适量,盘下放火盆,温度约35至40摄氏度,将金箔放入盘内用手掌在盘内来回擂研。由于手掌黏满了黄金,所以一动手必须完工才能休息。质量要求研磨越细越好,最后用l200目铜筛过筛,全部工序前后需要十天。画瓷时,用大蒜汁调细金,经过烧炉,金面为木色,再用玛瑙石摩擦,使金面闪闪发亮,而且永不褪色。用黄金装饰瓷器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赐。

    用细金装饰瓷器在御窑厂专用了一个时期后,慢慢流传到民间。炳南师傅在景德镇三年后,还是回不了南京,便将技术传给了汪氏。他自己也老死在景德镇,被安葬在江家山。汪家为了纪念师父传艺之恩,特组织诚善会,每年清明、冬至,徒子徒孙都上坟祭扫,以示怀念。

用细金装饰瓷器最盛时期为乾隆至道光年间。清末民初,洋金水输入我国,彩瓷大部分用金水。现在广州出产真金金末,名本金。业内人士称,本金质量比不上细金。



红釉金彩瓶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