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艺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探讨——
中国风格是什么?
作为“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5月10日在广州开幕。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赵少华,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等出席了开幕式。王文章说,文化部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共同主办本次展览是为展示近年来中国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彰显中华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美术事业繁荣。
本次展览以“中国风格·时代丹青”为主题,汇聚了中国国画、油画、版画界老中青三代优秀艺术家近年来的力作。300多件作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次展览还展出了老一代著名艺术家吴冠中、黄永玉、周韶华、杨之光、方增先、刘勃舒、范曾等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从与年轻画家不同的视角、运用手法各异的绘画语言,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了中华艺术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在开幕式现场,本刊对周韶华、杨之光、袁运甫、刘大为以及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等人做了简要的采访。
80岁高龄的杨之光先生认为,此次画展有力地见证了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展出的作品体现出的艺术家艺术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界实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体现。杨先生此次送来的画作为《九八英雄颂》,他说自己“这一生没有辜负这个时代,画了很多与时代同步的作品。《九八英雄颂》是1999年创作的抗洪作品,应该说是我最晚期的,也是最耗时的创作。我年纪太大了,以后都不会再有精力创作这样大篇幅的创作了。”
作为20多年前“85美术新潮运动”发起人之一的周韶华先生说,“85美术新潮运动”是美术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当时我们希望把一种美术的新思潮带进来,推动中国艺术和世界的交流。当代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思想文化上的新积累,艺术上比那时要成熟得更多。
刘大为分析了自己此次参展作品《墟日》。他说:“《墟日》表现的是大凉山地区彝族老乡祭祀、赶墟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他们在集市上聊天这样一个普通的镜头来表现彝族人民的善良形象,方法上则是将西画的色调、造型融入到中国画的笔墨之中,这是我在中西艺术融汇方面的一次实践的尝试。”
而通过此次美展,是否也能够发现一些当前美术界存在的问题?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袁运甫认为:从技术上讲,确实发现一些问题。如在中国画中很难看到色彩的表现,以黑白色调为主的作品占主体。事实上,色彩表现在任何国家、派别的绘画中都是很重要的。中国古代的敦煌壁画都是色彩绘画,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也是青绿山水。所以,中国的画家应该注重中西艺术的交流结合,将色彩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此次展览为主办方带来哪些新思考?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回应:此次展览只是囊括了国画、版画、油画3个画种,事实上美术的种类远不止这些。今后如果有可能,将会对美术的所有专业领域,进行一次更加全面的覆盖,从而真正实现中国美展的最高水准与“中国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