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618—907)禹州市下白峪、苌庄相继烧制出黑、褐釉花瓷,为宋代钧瓷开放了先声。
五代(907-960)适赵宋灭周,柴窑工匠无所归依,群趋颍川而经营钧窑。
北宋时期(960—1121)神垕钧瓷有很大发展,钧瓷窑场星罗棋布,笼盔地、下白峪、刘庄、刘家沟、红石桥等地都是钧瓷产地。
宋徽宗在禹州城的东北隅古钧台附近建官钧窑为宫廷烧造贡瓷,故称钧台窑,钧瓷由此而得名。
南宋(1127~1279)南宋初年,禹州为伪齐所占,宋皇室南迁,匠师失寓,钧窑受挫,钧台窑绝烧。
绍兴年间,岳家军攻占河南,为宋高宗所疾,诏命岳飞班师。岳飞勒师十日护中州百姓南迁。钧窑匠师随之南迁者颇众。自此钧台窑绝艺失传,匠师四敦,钧窑技艺也随之播火全国。国内同业匠师常有称神后匠师为祖爷处来者盖由此因。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颍州为钧州。其时民间钧窑渐有恢复烧制。
元代(1206—1368)
元延右七年(1320)乡人常希重修神重伯灵翁庙,3年始成,此庙俗称“窑神庙”,始建无考。其时国内窑场中常有钧窑风格的制品,至此构成了体系庞大的“钧窑系”。
明代(1368—1644)
成化二十年(1484)官府在神垕设“督瓷贡委官”,当时垕镇耕读陶冶者千有余家。
嘉靖二十年(1551)神垕有瓷窑80余户。
隆庆元年(1567)避穆宗朱载垕讳,改神垕为神后。
万历三年(1575)避神宗朱翊钧讳,改钧州为禹州。自此钧窑被封,技艺衰败。
清代(1616—1911)
清初,神后恢复原名神垕。
康熙十八年(1679)禹州知州于国璧在禹王庙前建大门一座,题额“古钧台”,即今钧台,城南钧台坡之钧台早废。
雍正七年(1729)江西景德镇御窑督窑官唐英派厂署幕友吴尧圃来禹州,调查钧瓷釉料配制方法。
光绪初年,倾家致力于钧窑恢复的芦氏第一代艺人芦振太去世,临终嘱其子:一定要试成钧瓷。
光绪二十年(1894)神垕陶瓷艺人芦天福、芦天增、芦天恩继承父辈遗愿,历经艰辛,经过长期探索,终于试烧钧瓷成功,产品釉色为孔雀绿和碧蓝,少数产品工艺接近“宋钧”水平,自此,长期停产的钧瓷获得再生。
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三年(1892--1897)神垕陶工和商户集资3000余缗,重修伯灵翁庙大殿及花戏楼,钧瓷艺人芦天福献钧瓷宝瓶,置戏楼屋脊之上。
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南巡抚命神垕钧瓷工匠芦天恩等烧制钧瓷“禹贡九鼎”向慈禧太后祝寿。次年烧制成功送京,至此,钧瓷又进入宫廷。
光绪三十一年(1905)禹州大旱,陶瓷滞销,一车碗(1500只)只能换一斗米,瓷窑停产,陶工有的饿死街头,有的逃亡他乡。
中华民国(1912一1949)
1913年改禹州为禹县。
1914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旧金山举办美国商品赛会,河南组织准备巴拿马赛会河南省出口商品协会,收集禹县钧瓷等土特产品100余种l000余件参展,钧瓷展品有:大鼎、大炉、中炉、小鼎、大花瓶、八卦方瓶、花鼓式大瓶、花瓶、花尊、出号大盆、大花盆、中花盆、二号中花盆、八挂洗、蝙头香炉等。这些产品系钧兴公司芦氏兄弟等烧制。
1915年,河南省省长田文烈责成禹县知事,邀集殷商富户筹资,集股烧制钧瓷,后因战乱此事无果。
1941年,国民党十三军官兵抢劫神垕钧瓷世家芦家珍藏的钧瓷珍品,芦家被抢劫一空,从此破产,钧瓷艺人饱受自然灾害和反动势力压迫之苦,生活凄惨,钧瓷生产再度陷入濒临停产境地。
1949年4月15日,豫西行署五分暑派科员任坚回神重开办人民工厂,生产陶瓷,该厂即今地方国营瓷厂的前身。
1952年3月,人民工厂改名为地方国营豫兴瓷厂。
1953年12月,神垕陶瓷工人在政府扶持下建立陶瓷生产互助组,同年陶瓷生产互助组发展成为禹县神垕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该社后来演变为禹州市钧瓷一厂。
1954年1月7日,禹县神垕第二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成立,该社后来演变为禹州市钧瓷二厂。
1955年3月,公私合营豫西瓷厂建立,该年91月,轻工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陶瓷专业会议,会上提出恢复古代名窑和恢复钧瓷问题,神垕参加会议的代表深受鼓舞。神垕第一瓷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刘保平在北京参加会议归来,请回钧瓷艺人芦广东,开始试烧钧瓷。神垕工匠大部分加入生产合作社,继第二瓷业生产合作社之后又建立了三、四、五、六、七生产合作社。
1956年8月,禹县神星第一瓷业生产合作社经过艺人180多次试验,终于烧制钧瓷成功,经广州、上海、青岛口岸出口2000余件。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召开,神垕钧瓷艺人将特制的钧瓷工艺品送往北京。向“八大”献礼。
1958年4月14日,地方国营禹县神垕钧瓷厂成立,省工业厅派技术员驻厂协助工作,经过老艺人夜以继日地苦干,用小窑(一窑一件)试烧120窑次,终于把窑变钧瓷釉烧制成功。
1958年8月,地方国营瓷厂任坚设计1立方米倒焰式窑炉。用还原焰试烧钧瓷成功,从此结束神垕钧瓷只能用“鸡窝窑”一窑一件的落后状况。
1963年,中华全国合作总社杨宗安,省工业联社李绍翰等两次来神垕一社研究恢复宋代钧瓷艺术风格,试制成功多种“窑变”钧釉,并设计出近百种仿宋代钧瓷造型。
至此钧瓷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