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来窑火几近熄灭却不曾断绝,燃烧着中华文明的结晶,呈现的是典雅、端庄、古朴、青淳的特色,以她细腻的瓷质,明快流畅的线条、端庄浑朴的造型、纯净自然的色泽深摄世人心魂。
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传统龙泉窑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温润如玉著称于世。龙泉境内保存着大量传统龙窑,辈辈相传着最传统的烧制技艺。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山为江浙之巅,水为三江之源,城是千年名城。
这就是龙泉,诗画江南最高峰,烟雨瓯江第一城。
徐朝兴调到作品【灰釉菱口碗】
龙泉古窑址
青瓷的釉色相较于其他产区的陶瓷更具淡雅沉稳,饱含对苍天对林木对大自然更深刻的感悟。
叶小军作品
叶小春作品
叶小春冰裂双耳炉
釉色是青瓷艺术形式美的极重要因素。古代瓷匠们创造出了许多美妙的釉色。宋代龙泉窑青瓷在窑炉的结构上、窑温的控制与燃料的选择,及胎土与釉料的调制,乃至装饰技术与窑具的设计等,使瓷器釉色的掌握和产品的质量都有飞跃的进步。北宋时期用石灰釉,又称玻璃釉,在高温烧制中,釉粘度较小,成器出炉后易流釉,釉面较薄,透明光亮。现代出土的部分古青瓷表面存在不同程度釉层剥落等现象。南宋时期则改用石灰碱釉,此釉在高温中比较粘稠,不易流釉,釉层较厚。出窑成器后具有玉质般温润的手感,赏心悦目。窑内温度大约在度左右,在还原反应中,窑变出各种层次深浅的青瓷,如粉青、果绿、翠绿、葱青、梅子青等颜色。釉色之中饱含着窑匠们对大自然独到的感悟。这融和着山水之色、大自然灵魂之色的青绿,一旦沾染附着于瓷器,立刻提升了青瓷的品位。且看古人对龙泉青瓷釉色美的评价,“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亲自去过龙泉,见过瓯江源头之水后你就会赞叹,原来青瓷的颜色与这瓯江之水色相似,青碧如水。龙泉青瓷色本自然,有着大地之美。众色之中,尤以“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的粉青色釉和碧绿的梅子青釉最为突出。龙泉窑青瓷以浓厚如凝脂般的厚釉,晶莹滋润如玉的质感取胜。龙泉窑器物的造型浑厚古朴,种类较多,早期产品除盘、碗、盏、壶、盆、罐、渣斗等日用品外,水孟、笔架、笔筒等文房用具及各式仿铜、仿玉器物也为常见。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如同青铜器反映了中国的商周文化,青瓷则反映了宋代的艺术和工艺。宋代艺术以“韵”为高,能“曲尽法度,而妙在法度之外,其韵自远”。这个说法是与北宋士大夫品评艺术,用平淡、生动、意趣、形神兼备等词语所形容的美感相似,既要有精湛高妙的技巧,却又蕴藏在典雅、淳朴、天然的外貌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