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黑釉瓷器的兴起导致赝品泛滥






[日期:2014-08-19] 来源:和讯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自陶瓷出现以来,就一直按照传统审美思路发展,大多数与瓷器都要求形态优雅,色泽通透,但黑釉瓷器却恰恰走了相反的道路,其颜色深沉,形体厚重,是反向性思维的代表。也因为此,黑釉瓷器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都被忽略,直到近几年价格才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内。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新书签售会上,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表示,对于黑釉瓷器的收藏要重点关注三个窑口:即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到现在为止,市场上的黑釉瓷已经成为赝品重灾区,收藏者一定要打起精神来谨防被骗。
  黑釉瓷目前在国内拍卖市场的最高拍卖价格是2002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的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最后成交价为1239.41万港元,与宋官窑、哥窑等名窑瓷器相比毫不逊色。除此之外,还有大多数的黑釉瓷器成交价格在几十万元左右,上拍的数量和青花瓷和白釉瓷器相比还是有所不及的。
  那么,黑釉瓷器不受重视的原因在哪里呢?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楼钢告诉记者,黑釉瓷器的特征是有悖于中国传统审美的。一般的陶瓷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还注重器物的装饰性。但黑釉瓷器不同,它厚重,颜色深沉,明显很难被大众所接受。
  说到黑釉瓷器的发展,其主要是由青釉瓷器演变而来的,两宋和夏辽金时,黑釉瓷器迎来了其发展高峰,开始出现大量的黑釉瓷器精品器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北方的磁州窑和磁州窑系,以及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西夏的黑釉瓷器则是最具风情特色的。
  20多年的时间里,黑釉瓷器一直都不被收藏者所重视,价格上也基本没有发生太多变化。直到近几年的时间,才开始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其中属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为首。这种情况主要还和三个窑口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价值有关系,收藏爱好者们通常将目光聚集在这三个窑口上。
  就拿建窑黑釉瓷器为例,主要特点在独特的釉装饰工艺,其中包括兔毫丝、大小油滴斑、西瓜皮和鹧鸪斑。其中,兔毫丝和大小油滴斑的施工工艺大体相同。而建盏的胎土中含有铁物质,当窑内的温度达到1300℃以上时,胎土中的铁质及其他金属粒子部分会溢出釉面。如果在这过程中,温度骤然下降,金属粒子就会因收缩而凝固称结晶,进而在釉面形成大小油滴斑状;当然,如果窑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之后,金属粒子就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下垂,进而拉出条条丝毫。因此,窑工们对炉内温度的掌控很重要,把握住降温的实际和时间。但是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准确的计时工具,也没有能探测温度的仪器,所有的过程全要凭借窑工们多年的经验来凭感觉控制,因此可见这些人的高超技艺,在现代是找不到的。
  随着近年来黑釉瓷器的逐渐升温,拍卖价格也逐渐上涨,赝品也随之而来。收藏者们在购买时一定要当心,别掉入陷阱。
  楼钢表示,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高仿建窑油滴盏,主要是仿雨点油滴和鳞片油滴,用肉眼看外观和真品并无很大差异,但是放在放大镜下仔细看的话,就能看到起油滴是二次上釉而形成的,油滴突出于底釉之上,像水滴一样下垂,因此肉眼很难辨别。
  吉州窑由于木叶贴花盏十分珍贵,因此市面上的赝品最多。一般有两种情况是常见的,一是新烧,二是以木叶贴瓷片为基础修复而成的。真品的叶片纤维已经烧失,只留下清晰的叶脉,和釉面融为一体,并带有正常细碎纹片。新烧出的赝品和真品相比,木叶脉络模糊,突出于釉面之上。后一种是赝品,因为修复部分和珍品有很大差异,因此大多是冷粘结,细心观察的话并不难辨别。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