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谁在收藏中国》——北魏陶俑商代青铜鼎






[日期:2012-11-15] 来源:《谁在收藏中国》 第五章 谁废了中国文物专家  作者:吴树 [字体: ]

  ○商代青铜鼎

  2006年夏天,深圳机场。

  一位过境港客被海关检查人员请进了办公室,原因是这位旅客托运的行李中藏有国家一级文物——两只带铭文的商代青铜鼎。港客慌忙声称这两只青铜鼎是自己在文物市场购买的工艺品,并非文物。检查人员把他安排在宾馆监视暂住。

  三个小时后,那位港客被告知:经有关文物专家核定,他所携带的两件带铭文青铜鼎均系商代旧器,属国家一级文物。根据国家《文物法》有关条令,港客以涉嫌重大文物走私案被移送公安部门。经初步审讯,港客供述了实情,这两件青铜器,是他通过北京一位文物掮客帮忙购买的。

  两天后,北京的那位文物掮客被捉拿归案。经审讯,此人招供了另一位河南籍的同伙,说是那人盗墓所得。很快,那个河南人也落网了。那人一进公安局,便大叫冤枉,说那两只青铜鼎是赝品,为同村的“铁拐李”仿造。

  北京掮客想立功赎罪,说不对,我明明亲眼看见你从一座古墓里掏出来的,而且墓里面还有几件破损了的陶器。

  河南人说:“那是设局子骗你的,真要是盗墓我敢带上你去看?万一价格没谈好你举报了咋办?”

  在这种情况下,公安人员按照那人提供的地址,还约了电视台记者一同来到了河南某地,找到了那个外号“铁拐李”的跛腿农民。此人50岁出头,个子不高,见到公安人员仍然不慌不忙,一看就是个老江湖。

  “铁拐李”见到两只青铜鼎的照片,立马就承认此物件的确为他所造。他还说,这东西家里还有,做出来不难,但是做旧得费一番功夫,属于高仿品。

  我们进入“铁拐李”家后院一看:可不是,那里简直是一个青铜铸造厂,从制范、成型到打磨、做旧,有一条规范的生产线。这样的景象还不止这一家,整个李家村家家都有青铜铸造作坊,是远近闻名的“青铜村”。那个村的村长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村的青铜产品在国内外古玩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每年的订货单台面上就可以看到数千单,其中有的高仿品还被成功拍卖,最贵的一只青铜鼎在海外创下几百万美元的拍卖纪录。

  尽管如此,这一切还不能推翻青铜鼎是国家一级文物的立案动机,最后的结论还得由文物部门的权威认定。于是,我们又陪着当初对这两只青铜鼎做出“一级文物”鉴定结论的专家再次来到李家村。结果解铃还是系铃人,最终经过专家们集体签名,认定这两只青铜鼎为赝品,所有涉案人员无罪释放。

  抢购北魏陶俑事件过去了,“稀世珍品”唐三彩马还站卧在农民艺术大师高水旺的马厩里,河南李家村的青铜制造业依旧红火空前。撇开这三件事情本身的诸多问号,如:为什么面对制假者,那么多国宝级专家的法眼竟会屡屡大跌眼镜?为什么高科技仪器在一些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农民眼里,如同一堆破铜烂铁,不堪一击?究竟是仪器的科技含量低下还是它的数据库过于单薄?抑或专家们知识更新的速度太慢,不足以对抗制假者的智能?也许都不是,这只是上帝给尚且贫困的农民兄弟留下了一条生财之道罢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