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揭秘中国文物造假版图:河南、江西成重灾区






[日期:2012-03-01]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佚名 [字体: ]

书画

分布范围:北京、南京、天津、西安、江苏

重灾区:天津(鼓楼地区)、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和凉山古玩市场)

书画是艺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门类,亿元天价的拍品也都是由书画作品创造,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被藏家们追捧。然而走进琉璃厂,数量最多的仿制书画也都是这些大师的,还配上某某权威机构的鉴定证书,更有甚者还有艺术大师和原作的合影照片,当然,加上证书和合影照片是另计费的。

关于书画造假的种种情况,记者专访了雅昌论坛资深网友卯生。他表示像普通产品制假一样,书画制假也多种多样。书画界行内将仿制水平较低的一类假画称之为行货。除了水平较低的特点,行货还有其突出的特点:名头广、数量大、成本低。成本在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行货有着区域性特征,可分天津行货,南京假画,安徽仿品,潘家园货和其他地区仿货。其中以天津行货最为出名,且规模最大,从业人数最多,主要集中在天津鼓楼地区。天津所造假画对象以近现代京津画派的画家居多,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陈半丁、陈少梅等大名家,也有当代著名画家如黄胄、范曾、刘大为、何家英、王明明等人。其次是南京假画,主要集中在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等地,所仿以金陵画派钱(钱松喦)宋(宋文治)亚(亚明)魏(魏紫熙)、傅抱石、陆俨少、陈大羽等画家和当代江浙、上海地区程十发、范扬、吴山明等当代画家的画作为主。安徽仿品,主要集中在古徽州黄山地区,以清代民国海派和新安画派老画为主,以仿旧水平高为特色。潘家园货,是价钱最便宜,水平最低的假画,主要是以吸引行外买家和旅游者为主。

其他地区货,也有着较强的区域性,如陕西的行货主要做石鲁、赵望云、刘文西等画家作品,广东行货以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昂等大师作品和林墉、方楚雄、王子武等广东当代名家作品为主。这些各地的行货,各具特色,互为补充,最终都流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拍卖和艺术品市场。

因何:历史遗留和市场有意识培养

文物造假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大抵这三个方面:历史原因、市场培育、政府主导。

观察上述地区,但凡是造假的重灾区,在历史上,都是某种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在这些地区,生产工艺的传承未曾间断,得以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另外一方面是历史遗留给这些地区的资料和资源相对完整,例如江西景德镇是官窑的烧制地,生产官窑的特殊原料至今犹存,如胎土二元配方所需要的麻仓土并不像专家们所言已经绝迹,而是仍在被偷采、使用,这也就是为什么高仿大师们能烧制出元明清时期的官窑的原因所在。

市场的培育,其实是有意识的在培育,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是众目可见的,齐白石的画作在市场上吃香,造假者就一拥而上的做齐白石的伪作,明清官窑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作假者就大量的成规模的仿明清官窑的瓷器,这样不断的在更新,不断的在扩大规模,到达一定的实践和时间的积累,某个地区就会逐步形成这一艺术门类的作假聚集地。另外一方面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大力发展当地的某种文化,但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曲解,而政策就成了这些人的保护伞。以安徽蚌埠为例,当地政府有意识的把玉器做一个产业,大力发展当地的玉文化,但是产业不是说造假,就是被当地别有用心的人“理解”为造假,这也是为什么安徽蚌埠成为中国玉器造假地的原因之一。

探究:哪些人在做?受害者是谁?得益者是谁?哪些人在做?

从造假作旧成品到古董文玩店的“文物”,再到天价珍贵艺术品,在这条产业链上的操作者有农民、作旧大师、古玩玩家、交易商、收藏家。中国亿万农民大军是其中的重要的作假者,技艺高深的作旧大师隐居在作坊里,研究着不同的作旧技法,这种技法不仅能骗过专家的眼睛,还能顺利通过机器的检测。然而这条产业链上最重要的操作者,记者认为是古玩玩家(交易商),拿着从农民那里几十元、几百元收集过来的工艺品,转身经过二次包装,就可以以几百万元的高价卖到市场上,最后甚至流通到拍卖场上,终端到中国收藏家手中。

受害者是谁?

当然是中国普通的收藏者们,因为这些人是作假“文物”的最后消费者,不仅如此,会形成恶性循环的产业链,搞得收藏界鱼龙混珠。吴树经过多年的调查得出一组数据:近30年,中国境内集结了收藏大军8000余万(中国收藏家协会估计有1亿收藏者),相当于现在每1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收藏者,多数初涉古玩市场的人都会大眼被骗,其间缴的冤枉学费就更加难以统计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中国造假的农民兄弟虽然主观意愿是造假致富,但是同时也是这股大潮的牺牲者。吴树经调查发现,除极少数动手早、运气好的人挣了大票子,成为农村新贵外,一些靠盗墓、制假为生而又没有后台保护伞的农民,有的被判刑入狱,可怜的一点家产也被罚没。

得益的是谁?

据中国文物调查记者吴树分析是两类人:一类是拥有足够金融资本的文物艺术品投机商,为显性富人;另一类是贪官污吏,为隐性富人。“这两类人的物品无论真假、无论出处,都可以成为他们欺行霸市、赚取暴利的筹码。中国的富豪收藏从一开始就明确地打上了"投资"烙印,所以他们的收藏活动、还有他们的收藏品,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纳入商业运作轨道,他们借助用金钱或权力建立起来的绝对威望,垄断了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上的话语权。

后记:

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等造假制品,最终都是流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入到这些城市的拍卖市场和古玩市场上;另有相当一部分是经由香港台湾出口到海外,这批出口到海外的高仿品,最终也是借助中国艺术品火热的风头回流到中国,更甚的是中国藏家以天价买入,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海外回流赝品中国造,是中国收藏界的悲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