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陶缘鱼韵悟人生〈二〉






[日期:2011-06-04] 来源:中国陶瓷画刊   作者:曹在堂 [字体: ]
 鱼无处不在地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至今日,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朋友聚会时,淄博人就有“无鱼不成席”的风俗。上了鱼这道菜,要把鱼头对着席间最尊贵的客人,请客人喝鱼头酒,并优先吃鱼。“头三尾四”、“高看一眼”等酒文化吉语,往往成为展示礼仪与活跃气氛的主要话题。“参打头,鱼打尾”则是筵席约定俗成的程序,象征着良好的开端和美满的结局。

图10、清 青花黄彩开光“福庆有余”盘

因“鱼”和“余”,“鲤”和“利”谐音,鲤鱼被老百姓视为“财神”。明清以来富裕和多财多福的寓意成为鱼盘创作最基本的题材。

图11、清 青花“富贵有余”盘

   “富贵有余”盘,中间一条体形硕大、憨态可掬的大鲤鱼,游动的姿态像一朵盛开的富贵牡丹,与快乐飞翔的蝴蝶在莲叶中嬉戏游乐,体现了内在和外形相统一的和谐美。

内涵博深的鱼文化,铭记着3000多年前齐国那个令人神往的故事。周师齐祖姜子牙,“宁在直中取,不为曲中求,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借钓鱼寻觅明君,最终得到了周文王赏识并拜其为师。他白发鹰扬建功立业的故事千古传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亦成为人人皆知的歇后语。后来渔翁成为名人高士的代称,垂钓则是抒怀言志的借喻。不管是“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的唐朝诗人高适的专注和风雅,还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的高旷和清高;不论是韩信的钓鱼果腹,还是“闲时钓秋水”的陆游,都可以从鱼盘藏品中看到他们似曾相识的身影。

图12、清 青花鱼盘

图13、清 青花弦纹鱼盘

图14、清 青花弦纹鱼盘

    2007年元宵节,在著名漫画家繆印堂先生画室里,我们一齐回顾《渔童》的故事。故事中,渔童和金鱼的鲜明形象反映了中国人民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热爱祖国的民族气节。而198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动画片《鱼盘》,则采用含蓄象征的手法,描述滚滚浓烟把一只民间青花鱼盘变成漆黑一片,盘中一条活泼可爱的青花大鲤鱼变成一堆白骨,传统艺术美和现代污染形成了强烈反应,向人类提出了深刻的警示。

鱼是融合了全人类文化精华而畅游五湖四海的友好使者。从安徒生《海公主》到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从英国童话《鱼和戒指》到伊索寓言《钓鱼的狼》,无不证实这一点。每年的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节”。这天,由七色彩旗和红黑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的鲤鱼旗,就会在蔚蓝的天空迎风飘动。用它来祝愿男孩子像鲤鱼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这些生动的题材被智慧的陶人移植到陶瓷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鱼盘作品。从国外的鱼盘藏品中会进一步感受到鱼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15、日本 釉下彩绘鱼盘

图16、意大利 彩釉鱼形

图17、(1、2、3)日本 彩绘线纹鱼盘

图18、阿根廷 彩绘鱼盘

图19、韩国 刻花双鱼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曹在堂  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