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一得之见:艺市乱象源自艺术家操守缺失






[日期:2012-06-0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大好的局面使艺术市场更加火热,艺术品的收藏已经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性行为,对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局面对画家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有了经济的支撑,画家就能更好地安心创作、持之以恒,有利于促进大量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作品产生,但前提是艺术市场必须走上长期良性发展的轨道。
艺术品走出象牙塔进入市场后,必然和金钱捆绑在一起,金钱是“魔鬼”和“天使”的混合体,在这个强大驱动力的催化下,加上国人长期在贫困中恐惧度日的历史,目前“魔鬼”的力量似乎大于“天使”的力量。艺术市场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艺术品交易的方式和手段可谓纷繁复杂,渠道多种多样,有拍卖、展销、私下收藏等多种方式,更有许多令人想象不到的方式,可谓无奇不有。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一些画家时常用各种低劣、乃至庸俗至极的手段做广告:有通过虚假拍卖哄抬画价的,有采取叫卖狗皮膏药似的、以令人捧腹的“猫王”、“狗王”、“鸡王”、“马王”做招牌的,还有利用民众官本位的民族劣根性,通过各种手段接近高官并与之合影,然后用这些照片到处招摇撞骗、抬高画价的……各种手段不一而足,有些已经施展到令人惊诧和发指的程度。“画外功”的才能遥遥领先于画内功,尽管在艺术上无才可施,污染行业风气上却奇招迭出,让艺术市场妖魔化。
在这种乱象丛生的背后,是艺术作品水品的低劣。
一旦由金钱来主导、裁判艺术品的优劣,必然使金钱发挥“魔鬼”的特性,导致艺术家创作水平日趋低下,收藏者蒙受损失,形成彼此伤害的恶性循环局面。在中国画领域,一些画家以“捞钱”为最终目的,艺术在他们心目中沦为纯粹的商品。为了有一个让人们喜欢的“卖相”,部分画家迎合世俗口味,还美其名曰“喜闻乐见”。结果是大量作品鲜有创意:临摹传统模式、复制流行样式、东拼西凑时尚符号,导致审美品位日趋低下。为了增加产量,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抄袭古人、他人,重复自我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行为;更有甚者,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多幅画同时画。即使在标榜“前卫”的当代艺术中,也同样有许多不负责任的作品。一味地模仿成功画家的语言模式,或想尽办法迎合洋人的收藏口味,而不去思考艺术本身的创作规律。在那类画家的笔下,艺术的尊严在金钱面前早已是一个可以被随时扒光衣服的妓女。
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国民的素质、市场经济的干扰、运作机制不规范、收藏群体鉴赏水平不高、美术评论浮夸……但作为制造艺术市场产品的画家应该负主要责任,并且无可推卸。源头出了问题,其余的混乱和不足都无伤大雅,可以忽略不计。如今,在金钱的诱惑下,劣质作品充斥于世,从产生劣质作品的原因来探究,其根源是艺术家的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的退化。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