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价格长期低迷的瓷枕






[日期:2011-12-03] 来源:解放牛网  作者:紫檀 [字体: ]

 

金代老虎瓷枕


   在陶瓷类艺术品收藏中,瓷枕是个冷门,流通圈子非常狭窄,价格长期低迷。比如一件明朝宣德款一尺高青花瓷瓶,最低也能拍到一千万元;而同年代一尺长的青花瓷枕,任你品相如何完好、纹饰如何漂亮,最高只能拍出三、五万元。2010年以来国内各大艺术品公司春秋两季拍卖会共有27件瓷枕上拍,竟有15件流拍,成交率48%,交易总额仅为24.6万元人民币。

  工艺和定式使其遇冷

  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工艺。瓷枕属于实用器,古代陶瓷类实用器与观赏器有着严格的区别——观赏器极力追求器型、色彩之美,实用器则注重胎质结实、结构稳重,所以绝大部分瓷枕在烧造过程中,工匠很少考虑外形、釉水这类最能体现瓷器美感的因素。一句话,瓷枕不能体现中国瓷器的美学特征。

  第二、定式。老派藏家都知道“瓷枕多乱象”,意思是说瓷枕不像其他瓷器有自己的规则,比如“瓶圆盘扁、提壶有梁、笔架成山”。瓷枕无宽窄大小的定式,100个瓷枕里很难找到形状、高矮、长短、纹饰一模一样的两个,收藏很难。

  第三、观念。瓷枕分出土和传世两种,相当一部分取诸墓中,圈内称之为“寿枕”,藏家对此多有忌讳。“托盏式、火焰式、黑白彩”这三大类是非常典型的寿枕,民国之前根本无人问津,致使藏家“逢枕不藏”,殃及到传世瓷枕也备受冷落。收藏关注“卧兽枕” 实际上,瓷枕只是古人的夏令寝具,并不是一年四季都用,北方尤其如此。还有一种说法,瓷枕是读书人专用品,古人读书非常辛苦,用瓷枕睡觉很不舒服,时间稍长便会引起不适,只能在上面打个盹,这样可以提醒学子们赶快起床继续用功,至今江南一代仍有部分地区称瓷枕为“警枕”或“书生枕”。 收藏瓷枕最忌操之过急,因为它种类繁多、型式多变、窑口不一,想要淘到上品瓷枕,更需要披沙沥金的慢功夫。

  收藏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多藏“卧兽枕”。虽然“卧兽枕”与绘画枕、堆塑枕、绞胎枕、箱形枕一样,不过是瓷枕的一个类别,但由于它在各类瓷枕中问世最早,是后世瓷枕的“先驱”,同时,它又是唯一见于史籍记载的瓷枕,始终位于瓷枕收藏的龙头地位,价格最高、升值空间也最大。《唐书·五行志》提到了“豹头枕”、“伏熊枕”,另外还有慵猫枕、虎头枕、卧牛枕、骶枭枕等其他四种,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第二、多藏“诗文枕”。“诗文枕”是指写有诗词、民谣、俚语村言等文字的瓷枕,主要出自长沙窑和磁州窑。诗文枕的价值远高于普通瓷枕,不仅为我们保留下珍贵的书法艺术和语言习俗,还能弥补古诗文流传中的谬误。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孩儿枕”,上面写着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前两句:“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与《全唐诗》传本“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有四字不同,但“瓷枕本”明显比“唐诗本”凄凉得多,诗意也更为深邃,学者普遍认为这才是张继的原诗。

  第三、勿信脉枕。脉枕是古代中医为病人把脉时垫在手腕下的小枕头,现在很多古董店、艺术品拍卖公司把“七八寸见方、三四寸高”的瓷枕称为脉枕。事实上,世上压根就没有瓷质脉枕,所谓瓷质脉枕其实就是寿枕,不良商人为了打消买家对冥器的忌讳,故意混淆视听。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