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珐琅彩瓷为什么受到追捧






[日期:2011-08-27]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佚名 [字体: ]

  编者按:2011年6月1日,一件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以约合人民币5024万元的天价成交,而这并不是珐琅彩的最高成交价,在今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粹”专场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膽瓶,以2亿港元在场外以私人洽购的方式成交,成为珐琅彩瓷迄今为止最高成交价。之前的纪录是2006年秋拍,香港佳士得的一件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成交价1.51亿港元。为什么珐琅彩瓷能在长期不愠不火的瓷器市场频频获得天价,它的价格成因究竟有哪些关键因素,本刊通过专家的系列解读,试图解开其中的奥秘。

  统筹/本刊记者 孙森

  珐琅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或珐琅画瓷,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创烧于康熙晚期,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雍正时期,珐琅彩瓷的工艺和绘画达到成熟,乾隆后期由于粉彩的兴起而逐渐销声匿迹。由于当时产量较少,能够留传至今的传世品极少,据有关史料记载,原清宫旧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主要集中在乾清宫东端凝殿左右屋内,共有400余件。后来,其中的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迁后离开故宫,1949年被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40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在收藏珐琅彩瓷最多的,当属海峡两岸的两个故宫,此外,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也收藏了少量的珐琅彩瓷。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的珐琅彩瓷,多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现在出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珐琅彩瓷,基本上都是清末流散出宫的,数量非常少,因此,一件珐琅彩瓷重复上拍的情况就比较多。

  纵观中国艺术品拍卖史,每一次珐琅彩瓷在拍场上的亮相,总会与天价联系在一起。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1548亿港元成交,打破了当时亚洲地区单件艺术品拍卖最高成交价纪录;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被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拍得;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以1.4066亿港元成交……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粹”专场中,估价高达1.8亿港元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此件珐琅彩胆瓶曾在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992万港元被“玫茵堂”主人Zuellig兄弟拍得。尽管由于此次估价过高或其他种种原因,现场拍卖未能成交,但很快便以私人洽购的方式以2亿港元的天价成交。

  台湾著名收藏家、观想文物艺术公司董事长徐政夫认为,珐琅彩瓷在所有瓷器品种中,不仅制作工艺繁复,数量稀少,烧制精美,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历来都是很多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想要收藏的珍品,因此天价珐琅彩瓷的出现,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珐琅彩瓷的产生,是瓷器发展史上的巨大创新,它不仅色彩丰富,且有浓淡之分,由深到浅的颜色变化,能够表现出立体的感觉,还可以表现出明暗关系,非常适合在瓷器上作写实画,因此,将绘画真正运用到瓷器上去的即是从珐琅彩开始,而此前的瓷上绘画基本为图案画。珐琅彩的绘画从雍正朝开始主要由宫廷画师根据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进行绘画。据史料记载,当时画供奉纸画的名家众多,包括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宫廷画师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独具风采。尤其是在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和朱文或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将中国传统绘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在瓷器上完美地表现了出来,使珐琅彩瓷更具艺术性和文化韵味。因此珐琅彩瓷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准,价格自然会比其他品种的瓷器高。”徐政夫说。

  对于珐琅彩瓷今后的市场,徐政夫认为,不论其他瓷器品种行情如何,珐琅彩瓷今后依然会受藏家追捧,市场仍会非常稳定。对于新进的藏家,他建议,收藏瓷器应量力而行,尽量收藏艺术性、工艺性好的瓷器精品,精品具有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和升值潜力,对于珐琅彩瓷,如果有缘遇到,可适当收藏一两件,但也不必过于执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珐琅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