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颂 张仃先生创作于1988年
(中国瓷网讯)“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将于2017年2月23日—3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张仃先生,是美术界一位德高望重的代表性艺术家,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一位开创者,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今年是张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本次展览是为缅怀先生而举办。
苏州庭园 张仃先生创作于1950年
三味书屋 张仃先生创作于1954年
苗家绣女 张仃先生创作于1960年
太行秋收 张仃先生创作于1960年
张仃先生在漫画、壁画及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作出了诸多重要贡献,而中国画创作在其整个艺术生涯中或有间断,但从未放弃过。20世纪50年代初,张仃先生即与李可染、罗铭赴江南写生,探讨以对景写生的方式革新中国画;到了70年代,张仃先生逐渐开启了自己的焦墨艺术生涯。通过数十年的探索,张仃先生将焦墨发挥到极致,开创出中国画的崭新风貌。
鞍钢 张仃先生创作于1970年
太行十渡之秋 张仃先生创作于1979年
枣林之晨 张仃先生创作于1994年
劲秋 张仃先生创作于1995年
据悉,本次展览粹选了馆藏张仃先生的中国画作品30余件,并将以时间为序,期望通过对张仃先生中国画创作历程的回顾,向观众呈现其丰富而具开创性的艺术之路。
张仃先生
张仃先生(1917年——2010年),号它山,祖籍辽宁黑山。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书记、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黄宾虹研究会会长等。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咤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咤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在北京、香港等地举办过个人作品展。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从1951年至1957年,多次担纲莱比锡、布拉格、莫斯科、巴黎等城市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总设计师。
1932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研习中国画之余兼作漫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
1934年参加北平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8年到延安,执教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1945年任《东北画报》总编辑,和朱丹等发起东北解放区的年画运动,作品《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为苏联东方博物馆收藏;
1946年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
1949年初,负责开国大典和政协会议的美术设计工作,领导设计了国徵和新中国纪念邮票,此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
1952年任“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和李可染、罗铭开始倡导并开始中国水墨画写生,并举办联展,影响甚大;
1957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
1958年组建壁画工作室;
1959年赴意大利主持中国近百年国画展;
1979年主持北京国际机场壁画群的总体设计并创作大型重彩壁画《哪吒闹海》,同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咤闹海》;
1980年4月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主要作品有《香山组画》、《房山十渡写生》、《巨木赞》、《蜀江碧》、《孟母林》、《山鬼故家》、《昆仑颂》等;
1980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张仃先生70余年的艺术生涯,跨越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等诸多门类,以其丰沛的艺术激情与超常的艺术能量纵横捭阖于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学院与民间的张力语境之中,成为解读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经典文本,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