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装饰技法以青花为主,器型上,历年明瓷拍卖以碗居多。纵观明瓷拍卖,成交价排行榜前10中青花包揽了7席,明成化青花宫碗夺得榜首,据悉,眼尖的行家发现此件天价拍品曾见于拍卖,1981年5月20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00万成交, 1997年佳士得香港以800万成交,与如今的1.4亿相比,可谓是前十六年翻一番,后十六年翻十五番。
明朝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发展了元青花的技术,并不断加以改进,使其在明末清初达到巅峰,并在康雍乾时期继续发展。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带有明代文人精神的青花瓷在拍卖市场中才刚刚显露出它真正的历史与审美价值。藏家翟健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明代瓷器一直被市场低估,但将会是市场下一个重点。
明青花
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其审美文化在文学、艺术、工艺,及衣、食、住、行,乃至哲学、美学思想上均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观。它体现了原来相互排斥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开始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过渡,也就是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质朴、世俗向典雅、华丽、纯艺术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要求思想解放,打破理学的一统天下,从空中楼阁回到现实世界,他们的诗文书画中原本具有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则由展示人的精神世界向描绘世俗的人情物理的方向发展,从贵族文艺向市民文艺靠拢。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花纹兽面环耳供瓶RMB 19,416,520香港苏富比2011-04-08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花纹兽面环耳供瓶RMB 19,416,520香港苏富比2011-04-08
于是,在元代已经在技术和工艺上达到巅峰的青花瓷,在明代呈现出更为人性化、更具有生命力的形态。景德镇窑明青花独步一朝、大放异彩,品质远优于同时期的江西枢府窑青花、福建德化窑青花、云南玉溪窑青花等。
明太祖朱元璋继位第二年,就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为宫廷和上层人物烧制青花瓷器。 明代青花瓷分两种,一种是官窑青花瓷,一种是民窑青花瓷,官窑瓷器工整精细,民窑瓷粗犷豪放。明代青花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洪武至宣德为早期(1368-1435年),正统至正德为“空白期”至中期(1436-1521年),嘉靖至崇祯为晚期(1525-1643年)(其中包括南明时期、弘光、隆武、永历、昭武、洪化,到1682年康熙20年明朝彻底灭亡)。明代早、中、晚青花瓷色彩鲜丽宜人,因施色多为釉下工艺而永无褪色,纹饰采用传统国画技法描绘。
造型特征
青花瓷造型特征,是当时的生活习惯、审美风尚以及技术条件的产物。如永乐宣德时期的波斯式样,嘉靖万历时期的道教风格。真品器物线条圆润舒展,饱满自然;仿品的线条感觉生硬、局促、板滞。除整体特征外,还要把握口、腹、底等细节。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特别是永乐,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相应地碗底心凸起。明中后期因胎土可塑性差、釉浆不够纯净、不注意修胎,瓶、罐等大件琢器多在腹部留有接痕。
纹饰特征
而纹饰,则比造型更具时代特征,如永乐宣德时期的牵牛花和海水江崖,正德朝的回文,嘉靖万历时期的花卉捧寿字和道教图案。色彩与画法也有不同特征,永宣青花因使用进口苏麻泥青料,色调不稳定,晕散效果普遍,只适宜画图案,人物描绘因效果不理想故而较少出现;成化瓷器纹样简单疏朗,色彩淡雅,画法简捷,常采用“双勾平填”技法,叶只有阳面,花只有正面,人只画单衣,俗称“成化一件衣”。嘉靖万历的五彩色调艳丽浓重,以至于今日五彩上因彩料的着色剂铅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会呈现出七彩的蛤蜊光泽。
明嘉靖 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RMB 30,567,500香港佳士得2007-11-27明嘉靖 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RMB 30,567,500香港佳士得2007-11-27
材料特征
材料也是鉴别真伪的最重要因素。明代官窑用麻苍土,胎质油润,可塑性好。嘉靖中期后,改用其他石料,所以嘉靖后至万历胎质又显粗糙。直到明末采用祁门石,加之工艺提高,胎质逐渐显精细。检查胎质主要通过底足露胎处观察,还要以手体会颗粒的粗细,并可采用掂重量、听声音等方法。
款识特征
明代的款识,有“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说,且多用楷书款,款题某某年制或某某年造,还有一些特例,如宣德的“德”字心上无一横,万历的“万”字有羊字头与草字头的不同情况。底足一般是检查胎质以断代的重要参考。明代官窑器的底足均为整齐的平切釉底圆足。永乐足内墙多向外稍撇,明末民窑瓷器盘、碗底部有明显呈轮状旋削的跳刀痕。
釉色特征
而就釉色来说,因调料的工匠不同,配料、上釉手法有别,所以釉层的厚度、白度、稠度、与胎体的结合程度就有不同。明瓷器施釉肥厚,特别是成化瓷器,釉面不但极为肥厚而且细腻滋润,给人以如同油脂般的感觉。釉色上,官窑瓷器如果其中的氧化铁淘洗不净,烧成后往往会呈现出青蓝色。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就已经淘洗得较干净了。成化时,淘洗得非常干净细致,加上胎体白,因此不但不发青,还发粉白色。万历时,又发青灰了。天启后,由于技术提高,淘洗得十分干净,釉面虽还有发青,但已十分纯净滋润了。
成化瓷的柔弱美
明朝中叶是由成化、弘治、正德三个皇帝统治的,这三个皇帝个人能力都非常有限,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出息,他们短暂的一生都被后妃、母亲、宦官或大臣控制。三个皇帝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成年之前登基,就是不足18岁登基,不到40岁就死了。但由于皇权位置的至高无上,这三个皇帝对艺术品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
明永乐 青花海水龙纹山形爵托RMB 23,501,200香港苏富比2011-10-05明永乐 青花海水龙纹山形爵托RMB 23,501,200香港苏富比2011-10-05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他是成、弘、正这三朝里活得最长的皇帝。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相对于以浓烈著称的永宣青花,成化为什么改变风格呢?这要从他的身世说起。成化皇帝幼年时,经历了两次大的事变,第一次就是土木堡之变,他爹正统被瓦剌俘虏了;第二次就是夺门之变,他爹又复位做了皇帝。这样,他就经历了由太子废为亲王,又复立为太子这么一个过程。他是在剑拔弩张中度过的童年,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因此,成化小时候心理就有疾患,俗称吓破了胆,比如说他有严重的口吃,反应也比较迟钝。据说他父亲在立太子这个问题上就非常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让他接这个班。
成化身边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影响了他的一生,她就是宫女万氏。这个宫女等于是他的贴身保姆和监护人。那时候他跟母亲的接触都没有跟万氏这么近,也就是说保姆跟他最近。由于屡经重大事故,成化的童年非常缺少安全感,非常需要依赖万氏,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问题。成化17岁时登基,立刻娶了比自己大19岁(一说17岁)的万氏做了贵妃。显然,成化是一个有恋母情结的人。《明史•万贵妃传》中记载:“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九个字,透露了什么信息呢?一、皇帝每次出行,万贵妃都跟着,表明皇帝的依赖性。二、万贵妃无微不至,走在前面,显示她的身份。三、戎服,就是军装,表明万贵妃刚强的个性。当万贵妃有权力后,她就开始勾结宦官,戕害每一个可能怀上皇帝的儿子的嫔妃。只要怀上孩子,她就要戕害,不能让孩子生出来。她成功地控制了整个宫廷的局面,任何嫔妃跟皇帝都不能生孩子,怀孕后不是流产就是连母亲都一起身亡。
成化皇帝长时间没儿子,他自己也难过。成化十一年的时候,一个宦官给他梳头。成化照着镜子,看自己有白发了,就叹气,说自己都变老了,可是还没儿子呢。这个宦官叫张敏,立刻给他跪下了,说:“陛下有子。”皇上十分惊讶,忙问原由,张敏就告诉皇帝:“您在六年前曾经临幸过一个妃子,她把儿子生下来了,现在藏在后宫,皇上愿不愿意见一面?”皇上立马要到妃子这边来。纪妃当时接到通知后,她抱着儿子哭了:“儿啊,你见到那个穿黄袍的,有胡子的,就是你爸爸。”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弘治皇帝。当时他是个小孩儿,穿一身小红袍,乘着一顶小轿,被大家簇拥着来到阶下。成化皇帝一看到他,马上激动地把他抱起来,搁在膝盖上,又摸又看,然后悲喜交加,哭着说:“这是我儿子,像我啊。”成化父子相认以后,万贵妃气得要命。一个月后,纪氏就被毒死了。那个宦官迫于万贵妃的压力,只有选择自杀。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成化皇帝是一个非常柔弱的人。永宣时期,从人物到事物,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强烈状态。所谓物极必反,到了成化皇帝时,他对强烈的东西就不感兴趣了,反而对疏淡、柔弱的东西感兴趣。这一点也影响到瓷器。
成化斗彩瓷
斗彩瓷创烧于明中期,是由宣德青花五彩发展而来,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器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明代文献中称之为“青花间装五色”。斗彩的制作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所需填绘不同的彩色,再入窑经低温二次烧制而成。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扁壶 RMB 20,487,500香港佳士得2007-11-27
斗彩以成化朝最为著名,由于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五彩相配,形成了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概括,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
成化斗彩中以鸡缸杯名声最大,杯身画面绘有雄鸡一只引吭而啼,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嬉戏玩耍,神态逼真,呼之欲出,旁边所衬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据记载,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备受赞赏。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此杯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万历时率先仿烧。成化斗彩商业价值也一直极为可观。例如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写道:“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