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是我国著名的窑口,其以烧造青瓷为主,以刻印花技法取胜,今人誉其瓷器当为“刻花之冠”,又称之“北方越窑”。然而各时期的产品特征不同,在五代亦以天青色釉为重,裹足支烧,又有刻“官”字者,以致有人称其为“柴窑”,以前又曾误称“东窑”。总而言之,耀州窑瓷器胎体细腻,工艺绝妙,在古代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陕西铜川黄堡镇为主,包括陈炉、立地坡、上店等地,形成了庞大的耀州窑系,甘肃、河南、广东、广西等地都曾经烧造。耀州窑产品丰富,唐代常见有黑釉、青釉、茶叶末釉、白釉黑花、白釉绿斑、素胎酱彩、黑釉白花、铅釉三彩等等;五代以剔刻花、划花、天青釉、裹足支烧、垫烧为特点;宋代产品种类繁多,常见青釉、黑釉、白釉,青瓷以刻印花为主,划花少见;金代与宋代相近,只是胎体渐厚,青釉渐偏姜黄,以月白釉最为出色;元代产品较为粗重厚大,纹饰简化,风格粗犷,但制坯旋削亦较为精到,青釉更为姜黄,常见明显的姜黄釉、黑釉、白釉黑花品种;明清时期产品更加粗糙,但仍不断烧造民用粗瓷,一直延续至今。
图A:白釉绿斑净瓶
笔者曾购入少量耀州窑标本,都是唐至元代的产品,其大多是常见品种,基本都残缺不全,但作为资料分析还是有一定作用,在这里将一些比较有特点的瓷片标本作以简述,以供爱好者参考。然由于笔者的见识和认识问题的片面性,其中还有一些不能确定的标本,大概有一些误判误断现象,希望大家能够有选择的来认识、理解。
白釉绿斑系点彩工艺之一,在胎体上先施白色化妆土,上釉后加点含铜的色料斑块,然后烧成。白釉绿斑在耀州窑唐代产品中较为常见,耀州窑博物馆就保存有发掘品白釉绿斑净瓶(图A)。
1、唐白釉绿斑双系瓶残件标本(图1)。此标本胎色土黄,施白色化妆土,透明釉,肩颈部施绿斑四块,斑块釉色流淌自然,从胎体和釉质看烧制温度不是很高,这种胎体在唐代常见。白釉绿斑在宋代磁州窑亦有出现,但从釉色、胎土、制瓷工艺特点来看是应该能够分辨的。此器饼足,足外沿旋削一周,收胫,鼓腹、束颈,双系,口部由于缺失不得而知,其拉坯旋削工艺到位精湛,是唐代白釉绿斑的典型标本。当然,对于这件标本的窑口问题不太好确定,因为其他窑也有白釉绿彩产品,例如巩县窑、长沙窑。相对巩县窑来说此标本胎体没有巩县窑白净、细腻,而拉坯旋削工艺与一些唐耀州青瓷工艺相近,在耀州窑唐代的一些茶叶末釉和青釉中也有这种土黄色胎体,因此也不能排除是耀州窑系的产品,以往并没有人来讨论这个问题,故在此收录这件标本以供讨论、备查。
2、 唐白釉绿斑高足灯标本(图2)。此件标本胎体土黄,施白色化妆土,透明釉,在平伸的灯沿上点施三处绿彩,足底向内稍凹,旋削痕迹明显。从胎土、旋削、点彩、实心足来看应该是唐代的产品。笔者在邯郸市博物馆、磁县博物馆合编《磁州窑古瓷》一书中见到介绍宋代磁州窑也有这种白釉绿斑高足灯,但它釉质更白一些,器型没有这件标本制作规范。笔者认为这件标本应该和1号标本是同时代同窑口的器物,可能是耀州窑的产品,但对于窑口并不能十分确定,在这里收录只是为了研究讨论的需要,希望能使爱好、学习者对这个问题加以注视,也就达到了笔者的意图。
3、 白釉绿斑瓜楞形小罐标本(图3)。这是一件典型的耀州窑产品。标本胎体灰黑,胎内夹杂有灰白色颗粒,施化妆土,透明釉,从胎土和釉质看烧制温度较高,罐体系由签压法做出瓜楞形,在肩部点施绿斑。标本胎体符合晚唐五代耀州窑的一些胎体特征,制瓷工艺也具有耀瓷风格。从这件标本的圈足特征、签压技法、瓜楞造型、灰黑胎体综合来看大概是五代至北宋早中期的产品。(宋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