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忠:一九六四年就读于邯郸陶瓷中专学校,毕业后师从于著名磁州窑老艺人门下,从事磁州窑古陶瓷仿制研究,是磁州窑传统工艺文化的杰出传承人和代表人,是磁州窑著名的收藏家、鉴定家。
他师承传统、潜心研究,逐步恢复了磁州窑已失传近千年的二十多种制瓷技法和装饰方法如:凸线纹、珍珠地等。所仿、复制品达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制作的现代陶艺作品充分体现了古今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艺术氛围及创新意识。2004年获中国名窑恢复和发展贡献奖。
作品风格:有拘无束、豪放洒脱、陶韵深潜。作品、论文多次在国内外获奖载誉,作品三百多件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众多的国内外博物馆和个人收藏。现为中国古陶瓷委员会委员、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馆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千年磁州窑火的忠实守护者——刘立忠
刘立忠,1944年出生在我国陶瓷重镇彭城的一个陶瓷世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几个叔叔,都以从事陶瓷业谋生,他这一辈已是第四代陶瓷传人。刘立忠大师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编制他的人生追求和向往,实现着他的陶瓷梦想。
1964年刘立忠初中毕业,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邯郸陶瓷中专学校,在陶校美术班四年中,刘立中刻苦勤奋,品学兼优,毕业时,刘立忠被安排到陶瓷研究所。他先是拜德高望重的陶瓷老艺人魏鸿宾为师,后又在中央美院陶瓷系毕业,还受到时任所长魏之喻老师的指导,进步飞,决。陶瓷艺术瓷厂成立时,刘立忠出任壁画车间主任,带着50多人组成的美术队伍,一鼓作气创作出大型陶瓷壁画《科学的春天》,被安放在首都国际机场,供世人欣赏。
1995年,邯郸市陶瓷公司陶瓷研究所组建仿宋瓷研究室,刘立忠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一直肩负着磁州窑继承宏扬、开拓创新艺术的重任。正当做带着60多名科研人员大展宏图时,却受到了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偌大个陶瓷研究所,穷得连煤都买不起,瓷土原料也断了顿。面对严酷的现实,刘立中急的措手顿足。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发现了一堆废弃的瓷土,还可用来做现代陶艺。经科室60多名工作人员一齐动手,日夜赶制,很快制作出一批各种各样的现代陶艺品。没有烧窑的燃料,刘立忠就自己掏腰包。做好的作品烧出来拿到北京去卖,不仅十分抢手,而且还卖上了好价钱。首都的消费者对磁州窑艺术的酷爱是多么强烈!刘立中也从中受到鼓簿,市场经济冲击带给磁州窑的阵痛还没过去,陶瓷研究所被兼并,大批人员下岗分流,端了大半辈子铁饭碗的刘立忠的处境就更难了,磁州窑绘画艺术工作没有办公室,陶瓷工艺品烧窑没场地。他只好拿自己的家当窑场,把好端端的房顶捅一个大窟窿,竖烟囱,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和想法,不管挣钱不挣钱,只要能继续干朝思暮想的磁州窑事业,损失再大也值。他暗暗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再大的风浪,磁州窑艺术绝不能丢,更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失传。
众所周知: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生产陶瓷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的制瓷技艺对我国陶瓷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生产的磁器,是采用当地大量蕴藏的大青土、白碱石(即牙白色的化妆土)、水冶釉,用手工拉坯或托坯成型,以斑花石做绘料,以煤为燃料,用倒焰式的馒头窑(也称磁州窑)烧制的,它的装饰艺术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色,运用铁锈花、刻划花、红绿彩及黄、褐、绿、蓝、窑变釉等进行装饰。无论是画花、刻花,形象均生动活泼,笔法简练豪放,结构严谨匀称,造型挺秀大方,从而构成了磁州窑独特的艺大又格,磁川窑可贵之处还在于当时“官窑”多以单色釉取胜,而磁州窑则以多种技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纹饰,独具一格。它以典雅道劲雄浑的风格,反映出时代气息,博得众人喜爱。
刘立忠深知自己肩上的使命。2000年,他被聘为磁州窑遗址博物馆馆长,终于又有了自己继续为磁州窑施展聪明才智的一块舞台。他常常和徒弟们一块脱坯、注模、设计、绘画,在全力提高磁州窑产品的档次上狠下功夫。他还常推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走街串巷,去一些瓷厂附近的垃圾堆、废料池捡被丢弃的一块块大大小小的陶瓷颜料,用手工一点一点剥皮清洗,经试烧识颜料的色彩,然后分门别类,一袋一袋装好,整整齐齐排放在库房里,足足有上百袋、几十吨。
古往今来,磁州窑培养和孕育出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刘立忠就是当中一位不可多得的拔尖人才。刘立忠几十年如一日对磁州窑艺术不懈追求所作的贡献,受到国内外关注和重视。
2003年,他被中国陶瓷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6午,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评为“全国100位无形文化传承人”,紧跟其后的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同年又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一连串的褒奖,是肯定、是鞭策,更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对刘立忠而言,磁州窑的明天不管晴天丽日还是风吹雨打,窑火只能是越烧越旺。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