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青瓷泰斗——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人徐朝兴






[日期:2016-08-13] 来源: 中国航班   作者:丁晴 [字体: ]

 

《哥窑龙纹大盘》 作者:徐朝兴

      徐朝兴,1943年生于浙江龙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会设计协会会员,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瓷网绿宝石艺术陶瓷馆的陶瓷艺术顾问。

《哥弟混合三环瓶》 作者:徐朝兴 现馆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翻开中国的青瓷史,龙泉青瓷无疑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历来,人们把浙江龙泉称之为“青瓷之都”,青山绿水的龙泉既烧制出了青翠晶莹、类冰如玉的青瓷,同时也历练出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青瓷传人。在当代青瓷界,徐朝兴是丰碑式人物,为龙泉青瓷的复兴和繁盛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哥窑露蕊纹瓶》 作者:徐朝兴

      采访前,记者就曾闻徐大师是圈内公认的功成名就却毫无架子的大师,谦虚待人,和善朴实。当记者在北京青城青国龙泉青瓷艺术馆与他终得一叙时,他仅仅因为迟到了三分钟而连连向记者一行致歉,备感真诚。而在我们的采访中,徐大师也总是谦逊地说,自己是穷苦家庭出身的一个平凡人,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勤奋而已。恰恰如此,让少年的徐朝兴不甘平庸,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命中注定与青瓷结缘

      龙泉早些年在民间就流传一句话: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做碗去。在那时,做瓷碗是没文化的人才做的事情,是没有出息的事情。

青年徐朝兴

      1956年,年仅13岁的徐朝兴本该戴着红领巾,做着美丽的梦去学校上学,却因为家里贫困而不得不失落地来到离县城40多公里外的乡下作坊,学做瓷碗。其实,小学时候,徐朝兴的成绩很好,因为生活的艰苦,通常是吃了上餐没下顿。“瓷厂很远也很偏僻,不通车。我父亲带我从早上六点走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到,一整天我踉跄地随着父亲走着长长的山路,就是那天的山路开始了我与青瓷的不解之缘。”至今,那条崎岖的山路仍深深地印在徐朝兴的脑海里。

      也就是在那时候,徐朝兴明白了,其实做瓷碗不是低人一等,也不是没出息,是老百姓无可奈何的一条谋生之路。命中注定他是要做瓷碗的。从那时起,徐朝兴笃定自己要跟青瓷打一辈子交道。他说,自己的那双黑粗粗的胳膊和毛糙糙的大手,就是为做青瓷而长的。

《灰釉跳刀水波碗》 作者:徐朝兴

      乡下作坊,生产设施与普通的砖瓦厂差不多。年幼的徐朝兴在原始的土作坊里,炼碗泥,揣泥坯,揉泥巴,脚上是泥,手上是泥,脸和头上也沾着泥。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学徒工,但是徐朝兴知道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家庭不好的人很难有出路,所以一门心思苦学艺。因为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常受到师傅们的夸奖。不到两年时间,凭借聪慧的天资禀赋和勤奋用功,徐朝兴掌握了制作一般陶瓷器的基本技能,这也为以后的艺术生涯打好了基本功。

《青釉水波碗》 作者:徐朝兴

      天道酬勤 破茧成蝶

      入青瓷这一行,一开始是为了生计。但冥冥之中,徐朝兴注定是吃这碗饭的。

      1958年,龙泉青瓷迎来了走向复兴的春天。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要恢复我国历史名窑、恢复龙泉青瓷。国家轻工部组织各地专家前往龙泉,帮助恢复发展龙泉青瓷生产。龙泉瓷厂也在民间艺人和职工中选拔了8人,组成仿古小组。徐朝兴与师父李怀德一起入选。龙泉哥窑、弟窑是历史名窑,饮誉天下,但由于烧制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几近失传。经过一次次技术攻关,经历无数次试制,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研制成功弟窑产品。1963年,哥窑产品也仿制成功。自此,龙泉青瓷进入了再度辉煌时期。

      亲历哥窑弟窑的复制过程,不仅使徐朝兴尝到了青瓷研究的甜头,也看到了与泥巴打交道的前途,坚定了追求青瓷艺术的信念。1976年,他从试制组调至龙泉青瓷研究所,从事新产品设计与工艺科研工作,迈上了艺术道路的新台阶。在青研所,徐朝兴按捺不住创作的渴望,全身心地扎进青瓷世界里,终于在1979年创作成功生平第一件能摆进艺术殿堂的作品——《中美友好玲珑灯》。此作品新颖高雅,集适用于观赏价值与一体,被外交部选为国礼赠送给美国领导人,现收藏于白宫。

      因为青瓷研究上的业绩和工作表现,1980年组织上破格提拔徐朝兴任青研究所所长。从工人到所长,整整升了六级,这是徐朝兴万万没有想到的。对此,领导给出的说法是:徐朝兴的天资、勤奋大家都看在眼里,之所以事先不跟他商量,是知道他会拒绝,所以来了个“先斩后奏”。这一年,徐朝兴才36岁。

《三足鼓钉洗》 作者:徐朝兴

      从那开始,徐朝兴真正步入了他青瓷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他一心一意、兢兢业业、埋头到青瓷研究所的工作中。他常常想:龙泉青瓷除了继承传统外,在创作工艺上应该有新的突破。然而,外界不知道的是,这个新突破是徐朝兴拿命“换”来的。爬进高温窑清理煤渣,全身烧伤,没日没夜地在工作室研制青瓷,以致疲劳过度摔倒不省人事……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对青瓷艺术技术研新和创作的步伐,因为他热爱青瓷,他更有责任。

      薪火承传延续青瓷艺术文脉

      龙泉青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是中国献给世界文化艺术界的瑰宝之一。“在龙泉这块土地上有如此珍贵的东西,让它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我们责无旁贷。我所掌握的技艺不是属于我本人的,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是全人类的。”徐朝兴满怀无私。

《灰釉跳刀牡丹碗》 作者:徐朝兴

      1996年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之时势,徐朝兴创建了“龙泉朝兴青瓷苑”,以个人的实力和名望继续推动龙泉青瓷艺术的发展。“青瓷苑是不盈利的,但我用自己的作品来养活它,因为龙泉青瓷需要这样一个地方,国家给了我很多,我现在要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到龙泉朝兴苑上班,帮助当地政府解决就业问题。”

徐朝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7年,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成立,徐朝兴被推选为行业协会会长,也是在这一年,他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两个职务,决定了徐朝兴会既要把握青瓷行业发展的动向,及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又要培养学生和徒弟,宣传青瓷文化,传承青瓷烧制技艺,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朝兴说,“怎样把我手上的技艺传承与延续下去,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否则就不配做一个传承人和行业的领导者。”

      2012年开始,徐朝兴在龙泉市中职校设立奖学金,给那些就读青瓷专业的优秀或贫困学生,每人3000元奖励,每年10名,以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徐朝兴向国际陶艺协会主席托尼介绍青瓷文化

      从艺50多年,徐朝兴一路建功立业,德艺双馨,赢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诸多荣誉和地位。如今,徐朝兴的妻子、儿子和儿媳都在青瓷行业辛勤工作。儿子徐凌、儿媳妇竺娜亚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在青瓷事业上有不菲的成就,妻子韩红军也是青瓷行业的知名者,她的刻花技术在龙泉曾名噪一时,众人皆知。他带出来的徒弟有全国陶艺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或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大都活跃在青瓷第一线。

《梅子青釉带盖盘口瓶》 作者:徐朝兴

      现今,徐大师已70岁,但依然每天忙碌于青瓷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一年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跑,奔走于国内外各种青瓷学术研讨会和报告会,宣传历史悠久的龙泉青瓷文化,介绍传统的青瓷烧制技艺。徐朝兴笑说,自己最吝啬的是时间,最讨厌的字眼是“马虎”,最爱去的地方是工作室。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