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详解古陶瓷的显微鉴定法






[日期:2015-06-02] 来源:华夏第一收藏  作者:佚名 [字体: ]

 

yue0004显微图。釉面也有了纹路,但是与001的纹路完全不同,其他方面与前三者也都有区别。

    这么样四片肉眼看上去几乎没多大区别的青瓷片,在显微技术下竟然出现了这么清清楚楚的不同。而且这些残片都同属越窑青瓷,出自同一个地区,使用的同等放大倍率。这能说明什么呢?
    第一,说明我们肉眼能观察到的现象,与显微技术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我们肉眼区别不了的东西,在显微技术下可以很容易的区别开来。
    第二,肉眼下看似相近的釉面,可能存在着配方、工艺、环境和时间方面的种种区别,因此才会在显微技术下出现种种的不同。
    第三,如果我们能够将显微技术下釉面的种种特征,与釉面配方、烧造工艺、地区环境以及岁月风化方面挂起钩来,那么毫无疑问,可以在藏品的真伪鉴别方面起到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确实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吗?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吧。

两个看似差不多的唐青釉水注

    这两个唐青釉蓆篾纹水柱,看形制差不多,看釉色一个偏青一个偏黄。如果单独看,在行家眼里,它们的区别是明显的,但在新手眼里,可能看不出它们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两个里面有一个是真品、另一个是仿品,别看现在放在一起比较时,似乎谁都能看出真假,可如果是单独看其中一件,情况就不同了。不信,大家可以去网上看看,里面这件如此开门的真品,在我的开门系列中发布后,仍然有不少人看它是赝品!这说明,凭肉眼,人们对真品与仿品的区别并不那么清晰!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用显微鉴别的方法,能不能找出他们之间的一些更为清晰的区别。


这两张都是右边颜色偏黄水注的釉面显微图 


这两张都是左边颜色偏青水注的釉面显微图

    其实,不用我做什么解释,只要用心比较一下这两组照片,真伪自明。为了不让大家看的太累,我就简要解释一下。前一组图片中的气泡土沁是均匀一致的,都是黄土色,几乎看不到活气泡。开片痕两边的氧化状态也很均匀,整整齐齐的。后一组图片中的情况正好相反。气泡的土沁有黄有白有黑,还有深浅变化,活气泡也不少。开片痕两边的氧化状态有宽有窄,有深有浅,非常自然。这里面可以看到的区别还有很多,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说明,大家可以自己去比较。
    以上这些区别,我想任何人都能清晰的区别开来。造成这种区别的道理也很简单,前一组是仿品,它是用酸性泥土腐蚀釉面造成的土沁和开片沁,所以沁色千篇一律,所有气泡几乎格杀无论;后一组乃真品,它是岁月自然氧化造成的土沁和开片沁,沁色当然千变万化,深浅不一,气泡也有氧化和没被氧化的现象。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显微鉴别也是一门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凭某些现象就可以断真断假的。以上分析仅仅针对这两件特定出器物,千万不要简单的推而广之,以免自误。
    三、怎样学习和研究釉面显微鉴别法
    1.显微鉴别法的概念应该怎样理解
    不少人现在对显微鉴别法有较大的误解,认为只是看看气泡的形态、观察一下气泡的氧化情况就是显微鉴别了。有人看到釉面有几个氧化气泡,就断言是真品。或者,以窑口不同、窑中位置不同、正烧、过烧、生烧不同,都会产生不同形态的气泡,来认定显微鉴别不可行。这些都是对显微鉴别法不了解造成的。显微鉴别法的核心,就是发现和研究在显微状态下真品有而仿品没有的釉面特征。这是一个工程,一个需要众人一起来完成的浩瀚工程。在这个工程没有完成之前,我们只能寻找出一些“鉴别因子”,或者“准鉴别依据”,来作为传统鉴定法的补充和验证。这里提到的“鉴别因子”和“准鉴别依据”,就是有可能只会在真品上出现,仿品上不大可能出现的釉面显微特征。也就是说,显微鉴别法并不能鉴别仿品,但是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把握的选择真品。
    举例来说吧,前面“显微视界下的奇观”发布了5张釉面显微形态图,其中的“水滴落花”、“晶花包珠”、“众星捧月”就属于“鉴别因子”了。因为这几种釉面形态目前在青瓷仿品中还没有发现。此外,在前面四片越窑残片图中,002、003、004中都有一种特殊的气泡,我们称之为“炭渣气泡”,见下图红圈中的气泡。


 
 
 
这样的气泡形态就叫做“炭渣气泡”

    炭渣气泡:在正常气泡群落中,偶尔出现的一个或几个被侵蚀气泡,这种被侵蚀气泡呈现出斑斓的色彩,看上去就像被烧过的煤炭渣填充在气泡中一样。
    我们再来看几个其他的“鉴别因子”。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