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明代青花瓷呈色辨识






[日期:2014-12-17] 来源:《文物天地》   作者:佚名 [字体: ]

    多种青花料的使用,为明代瓷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青花料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钴,明代瓷器所用青花料按产地可以分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

    进口青料为产于西亚的苏麻离青,是高铁低锰型青料,烧成后青花上局部有黑色结晶斑,绘制的图案线条有晕散的特点,有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看上去好像用工具在胎上雕刻后填色一般,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国产青料种类较多,包括平等青、回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等,都属于低铁型青料,其中的回青属于低铁高锰型。国产料绘制的青花,一般线条精细而稳定,不易晕散,图案不仅没有往胎骨渗入下沉的现象,反而有非常明显的往釉上漂浮之感,时代越晚越明显。但不同品种成色也有差异。平等青产于江西的乐平,又称陂塘青,发色淡雅、秀气;回青产于西域,又称佛头青,色泽紫艳、蓝中泛红,使用时常和石子青按比例相配;石子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发色特点是清淡无华,但也有个别比较鲜艳的。

    明代瓷器的生产和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各期青花的青料情况不尽相同。第一个时期为洪武、建文两朝,青花使用进口料苏麻离青;第二个时期为永乐、宣德两朝,青花也用苏麻离青;第三个时期为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以使用苏麻离青为主,同时使用国产青料;第四个时期为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主要使用平等青;第五个时期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嘉靖多用回青,万历开始使用浙料;第六个时期为天启、崇祯两朝,主要使用国产青料。

    明代洪武青花瓷特征具有承前启后的特征。洪武瓷器尽管使用苏麻离青,但青花呈色不是偏灰就是偏黑,并不漂亮,主要与烧窑温度及烧成气氛都有关。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已成为景德镇乃至全国瓷器制造的主流产品,是明代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永乐青花使用的青料一般较厚,呈色浓艳,线条粗犷,不仅有较浓的黑色结晶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锈斑”,而且还有较为严重的晕散与流淌现象,往往渗入胎骨,表现出的一种天然成趣的青花特征。宣德朝青花成色与永乐青花特征一致,且器形图案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即俗称的永宣不分。但二者在某些方面也略有不同。永乐青花的呈色较深,而且流淌大,黑色结晶斑过重,线条晕散比较严重,纹饰也不太清晰,青料凹入胎骨的现象也是最为明显的。尽管宣德青花也有上述特征,但要轻微得多。因线条稳定,除花卉、装饰外,人物纹样也逐渐增多。纹饰风格上,同样的青花图案,永乐的纹样略显柔弱,宣德更显粗犷。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花口盘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接近三十年,由于战争不断、灾荒连年,景德镇瓷业也受到了干扰,这三朝有绝对年款的瓷器极少,各种论著也少有提及,所以被人们称作明代瓷器历史上的“混沌时期”或“空白期”。从有限的出土实物看,多为民窑瓷器。应该说正统时期的风格比较接近宣德晚期,青花色料比前朝要精细一些,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苏麻离青。景泰一朝历时七年,是“空白期”中最低谷的时期,青花瓷器生产基本延续正统朝的风格。而天顺时期则与成化弘治的风格接近,多使用国产青料,个别使用进口料,青花呈色浓艳清新,有晕散的现象,青花浓聚处也有下凹不平的褐黑色斑点;还有一种呈色比较淡的灰青色。

    成化制瓷是明代瓷器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烧制的青花瓷可以说独树一帜,极富时代特征。成化初期继承了宣德青花的进口料,但后期则大量使用国产青料,有时两者混合使用。成化时所用国产青料为平等青,没有铁黑斑点;所绘纹饰线条具有不晕散的特点,但青花呈色比较灰淡,并有轻微泛紫的色调。淡雅是成化青花一朝总的特点。弘治青花传世不多,使用的也是平等青。其胎釉、青花呈色与成化青花大体相同,青花大多发色浅淡,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虽没有成化青花淡雅,但也不乏本朝含蓄的一面。另外也有少数呈色深沉的灰蓝色调,与正德青花相差不多,只是呈色有些不纯,原因是正德后期平等青已接近用完,改用了江西的石子青,青花发色青中偏灰。正德一朝处在明代中、晚期的转折、交替时期。此时期的瓷器,一般施釉都比较厚,烧成温度又低,不利于青花的呈色,釉下青花仿佛罩上了云雾一样,青花往往呈现带灰的色调。正德早期用的是平等青,呈色稳定,颜色清淡闪灰;中期则是典型的正德朝青花瓷器,采用石子青,大部分呈色浅淡灰蓝;晚期使用回青料,发色浓翠而泛紫红,但不如嘉靖朝的浓艳,有的甚至发灰黑色。

明中期 青花人物梅瓶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长达百年,属于明代后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开始走向衰落,景德镇瓷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嘉靖青花使用回青,高锰低铁,的色泽呈现出的是一种蓝中泛紫红的鲜艳色调,多是以回青和石子青配合使用,青花呈色浓重,蓝色鲜艳。隆庆一朝只有六年,传世品较少,隆庆青花使用的是回青料,由于选料精细,烧制技术纯熟,回青料已经被运用得炉火纯青,青花颜色浓艳泛紫,非常漂亮。可以说隆庆时的青花瓷,色泽鲜艳,制作精细,可居三朝之首。明万历朝历四十八年,烧制的瓷器数量多,流传下来的也多。万历初期主要继承嘉靖时期,混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青花的呈色与嘉靖青花也较接近。到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以后,因回青料的枯竭,采用浙料绘制。这种钴料也需要提炼,有级别之分。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万历青花的呈色没有嘉靖青花那样浓艳,有一种蓝中微微泛灰的色调,而青花晕染也是万历青花的普遍现象。

明万历 青花龙纹双耳四足炉

  天启一朝仅有八年,官窑瓷器很少,其特点也不太突出,但造型规整。此时期青料以石子青为主,少量回青。耿宝昌先生把天启一朝青料呈色分为四类:一是青花色泽不稳定,有深浅不一和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往往与釉面混淆不清,与万历民窑的青花器基本相同,所见这类青花器多属佛前供器;二是青花色泽清淡,呈色稳定,青中闪浅灰,构图严谨、线条细腻;三是青花色调浓重,泛黑蓝或黑灰的一类,常见于厚重青花器;四是青花色调浅蓝,鲜艳,稳定。崇祯一朝社会动荡、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政府已无力支持瓷器的烧造,传世的官窑较少,多是民窑及一些外销瓷。青花料采用石子青,发色多样。一种青花颜色纯正,色泽鲜亮明快、青翠欲滴、浓淡分明、层次清晰,这与崇祯时改用火煅法提取青料,大大提高了青料纯度有关。此时期还有一种青花呈色,显得比较沉闷灰青,略有一些晕散,纹饰线条大多数会溢出轮廓线,纹饰显得模糊不清。

明崇祯 青花罗汉笔筒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