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辉灿烂的陶瓷玉图中,唐末五代时期的越窑“秘色”瓷,和后周柴窑创烧的复色釉“雨过天晴”瓷,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绚丽瑰宝。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十几件越窑“秘色”瓷。从而揭开了越窑“秘色”瓷的神秘面纱“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向世人展示了她那晶莹润泽,千峰翠色的魅力。
“柴窑”乃千古第一名瓷,古人论瓷,必曰“柴、法、官、哥、定”,位诸窑之冠,然而千百年来世人只闻其名,不见其物,到底何为“柴窑”,众说纷纭。于是根据传言,将碎瓷碎片来对照传言、来著书论“些”,一传再传,最终将真正的柴窑———“雨过天晴”瓷淹没了。
柴窑———“复色釉雨过天晴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柴窑的复色釉“雨过天晴”瓷,是根据世宗皇帝的御批而创烧的瓷器新品种,必须一字不差地按照批状的御命去烧造,不得有一点差错。窑工把当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象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成功地创烧了这举世闻名的绚丽瑰宝,复色釉——— “雨过天晴”瓷。柴窑晴如天(月白色)、明如镜(光亮照人)、薄如纸(釉薄如纸)、声如磬(玉石之声)。
“雨过天晴”瓷的工艺复杂。制作精美成本很大,是御用观赏瓷,不宜大批生产,于是工匠们去繁就简,只用复色釉和简单的工艺烧制日用瓷。由于当时是单色釉一统天下,“钧窑”的复色釉瓷一出现,便名声大震,工匠经过不断地创新,使“钧窑”的色彩更加艳丽迷人。可以定“钧窑”是“柴窑”的延续。柴、钧本是一脉之源。
以下是“柴窑”与“钧窑”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征:
柴窑钧窑共同点:
柴窑在今河南省,郑州(五代) 复色釉“雨过天晴”瓷(月白色)酱色护胎釉(底足)
钧窑在今河南省,禺县神屋镇八卦洞(宋朝) 多色釉“雨过天晴”瓷(天青色)酱色护胎釉(底足)
特征:
柴窑釉薄如纸滋润细媚 “破色”工艺,天气泡无棕眼,釉内极细纹
钧窑半透明“乳浊釉” ,“涂色”工艺
釉内布满气泡釉面密密麻麻的棕眼
釉内“蚯蚓走泥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