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大器龙泉,我们一般印象里是元明专属,尤其像明初龙泉官窑大碗大盘,大瓶大罐,可说是大件龙泉的典范。元明龙泉大器多,不足为奇,笔者要讲的则是鲜为人知的宋代龙泉大器。我们以往的认识,宋代龙泉都是小尺寸,所谓“宋无大器”,不盈一握的小杯小盏,口径不足十公分的各式小炉, 高度仅十来公分的各式小瓶,都是玲珑小巧的风雅之物。但实际上,宋代龙泉也是有大器的。
关于这个问题,不妨从杭州出土的瓷片说起。杭州城市生活遗址出土过很多龙泉窑青瓷,种种迹象表明,南宋龙泉青瓷曾大量运往杭州城,上至宫廷统治阶层下至普通百姓,都在普遍使用龙泉青瓷。这种现象很好理解,杭州当时是南宋都城,随着宋室南迁,北方大批人口流寓杭州。杭州不仅是南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更是一个街衢纵横,茶楼酒肆、艺场教坊林立,商贾辐辏,万物所聚的繁华之地。而龙泉窑产区属两浙地域,龙泉产出的青瓷尤其高档青瓷除了进奉宫廷,也会大量销往杭州市场。这就使今天的杭州,能在各处基建工地中挖出大量龙泉青瓷。
话说回来,“宋无大器”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民国以前古玩商的影响。其实那个时候的古玩商,真正接触到南宋龙泉的比较少,因为当时龙泉青瓷出土很少,杭州也没有大开挖,所以“宋无大器”之说其实有历史局限性。今天来讲宋代大器龙泉这个问题则有充分实例,因为杭州出土的南宋龙泉青瓷标本中就有多例大器。以下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锺秀”铭折沿盘
此盘系杭州南宋皇宫遗址出土,直径近30公分。南宋老虎洞官窑遗址出土器中也有类似折沿盘,造型和尺寸均接近。此盘的特殊性在于底部刻有“锺秀”二字款。
对于杭州城出土瓷片带有宫廷刻款这一现象,已引起过很多关注,杭州也有一些资深收藏爱好者在做这方面的收藏和研究。不仅是龙泉窑,杭州出土的越窑、定窑、湖田窑、高丽瓷等都有不少宫廷刻款的例子。比如越窑最常见的是“御厨”款瓷片,基本都是实用的盘碗一类,属南宋早期产品。
和越窑“御厨”款一起出土的瓷片堆里,龙泉窑刻款的也很多,比如“东”、“苑”、“后苑”、“殿”之类,均有所见。“钟秀”从字义上看应该是宫殿名,但史书上未见记载,无从查考。另,“锺秀”款亦见于定窑瓷片。
还有一例底刻“閤子”二字,也是杭城出土。
此件为残底,以比例推测,亦应是一件大器。“閤子”即“閤子库”(“閤”简体写作“阁”),是一个机构名称。《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载:“……小刘婉容进自制《十色菊》,《千秋岁》曲破,内人琼琼、柔柔对舞。上于阁子库取赐五两数珠子一号,细色白段各十匹……”。“上”即太上皇高宗赵构,他从阁子库取珠宝赏赐小刘婉容等人,可以看出阁子库应该是皇家私库。
关于这类宫廷刻款问题,我跟杭州的一些朋友们也探讨过,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南宋官窑很少有这类刻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刻款现象主要集中于南宋早期,也就是说,在南宋官窑建立之前,可能物资有限,用瓷紧张,且皇城初创,百废待兴,标上记号明确使用对象,便于保管,不容易丢失。
弦纹贯耳壶
贯耳壶,杭州城市生活遗址出土。高38公分,瓶式略呈扁圆形,颈部分三段装饰双线凸弦纹,管形贯耳也饰了弦纹,整个造型端庄大方,也是一件大器典范。这类贯耳瓶近几年见到过好几例,而且曾经出土过完整器,是一个窖藏,当时没人敢认,最后被一个识货的藏家收去了。那件完整的跟这只贯耳瓶式样相似,釉色也差不多,都是局部釉色青中泛黄。当时大部分藏家对于大尺寸宋龙泉青瓷不敢认,现在有这方面认知了,价格也上去了,据说已经涨了十倍。
鹅颈瓶
这件鹅颈瓶将近40公分高,喇叭口,脖子长而挺直,做工精准,不歪不斜,整个造型有亭亭玉立之感,而且釉色莹澈,不开片,特别美。如果是一件完整器,估计也是很多人不敢认。
听店家说过它的故事:脖子这部分上半截是一个藏家买去了,他买到了下面的肚子部分,两个人一合计,拿出各自的一半合二为一,恰好合成一个整件。如果仅是半截看不到造型,也就是普通标本,合在一起成为一件有天有地 (即有口有脚线)的标本,就非常有意义了。
再仔细看底部,这瓶子的脚线处理得特别好,非常规整,比现在的工艺大师做得还要规整。流釉恰到好处。要知道这瓶子的釉色是梅子青釉,烧成温度极高,高温烧制过程中极容易流釉,如果釉水流到脚线,粘住垫饼就会成为次品。对于这个问题,古代的窑工一般会在脚线上方0.5厘米处划一道沟,也就是止釉线,防止流釉粘釉。如这只鹅颈瓶,我们看到的止釉线非常平整,可见做工之精细。我们平时看一件瓷器就应该重点留意观察这些细节。
双系折沿盘
这件盘子也是杭州出土,黑胎 ,釉色是柔和淡雅的粉青釉,开冰裂纹,两侧置条状环形系,相当于两个把手。这种带把手的造型非常特别,我也是第一次见,在各大博物馆及相关著录中似乎找不出类似的器例。这也说明龙泉窑造型的丰富性,我们没见过的不一定就是不对的。
圆洗
这件洗也是黑胎,而且胎色深浓,隔着釉水都能感受到(器表釉水稍薄处隐现胎骨之色)。类似造型的洗,南宋龙泉青瓷中较为常见,但一般尺寸小巧,口径多在十公分左右,而这只的口径则达二十多公分。
大凤耳瓶
这件凤耳瓶也是大器,将近40公分,形制硕大,气势雄伟。最特殊的是它的凤耳造型跟我们常见的有些不一样,比较写实,与孔雀的形象更接近,而一般的凤耳则偏符号化。
纸槌瓶
这件纸槌瓶,高度30多公分,如果是件完整器,估计会令人心生疑虑:脖子这么粗,做得这么粗壮,符合宋人的审美吗?确实,这件纸槌瓶在器式上非常拙朴,憨厚,甚至有种相扑运动员的那种敦厚肥壮之感,以往也未曾见过。但我们细心地去看,还是能体会到宋瓷的一些精髓,比如修胎仍然很细,底部脚线很矮,与整个器型搭配,协调合理。
弦纹瓶
这件弦纹瓶,也有人称之为七弦瓶,我数了下,从底到口其实有九道弦。一般的弦纹瓶,如遂宁窖藏也有出土,都没有这么精美,要么偏色,要么是温度不够,欠烧,歪的斜的,总带点这样那样的毛病。这件弦纹瓶则几乎完美,唇口内收,长颈挺直,扁圆腹,高圈足,造型精准,釉色纯正,炉火纯青,让人震撼。而且它尺寸大,高度有三四十公分,估计在当时都是百里挑一乃至千里挑一的精品。这样的完整器,就是在两岸故宫或是海外的大博物馆中都找不出来,就算是瓷片都是十分少见。
琮式瓶
此件琮式瓶高58公分,龙泉窑址出土。杭州工地也出土过这种大型琮式瓶,在一些藏家手上,也见到过。
此外,最近香港佳士得拍卖的“南宋晚期龙泉窑青釉大洗(LOT:2942),口径30多公分,从尺寸上看,也可以定为大器。类似的大洗,杭州工地也出过,式样上稍有差异,主要是口部,佳士得这件是直口圆唇,而杭州工地出的那件口沿外卷,两者均为削平底垫烧。个人认为,这种平底洗无论胎釉、造型以及平底垫烧工艺等均沿袭了北宋风格,标为南宋晚期,是比较保守了,也可能是了解不足,对这类器物认知有限。不过佳士得给出的估价300~500万港币,这个价格挺可观了(流拍)。
关于大器龙泉,以上所列举都是一些具有说服力,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当然还有很多大件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个人曾见到过高度达70公分的贯耳瓶。据一位在杭州做了多年标本收藏的安徽藏家说,他还曾收到过1米高的琮式瓶,可惜在多年前未留下图片等影像资料,非常遗憾。
如此大型的宋龙泉青瓷,我们若第一次听说可能都不敢相信,但它们确实存在,杭州的基建工地以及龙泉窑址均有出土。就以上这些器例而言,宋龙泉大器不仅尺寸大,而且做工非常精湛,几乎件件精品,且白胎黑胎均有。带宫廷字款的器例更说明,当时皇宫也在使用这类“大器”。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大尺寸青瓷呢?笔者认为应是出于某些特定需求,当然这种需求不会是单一的。比如大型琮式瓶,可能是用于宗庙祭祀之类。因为从造型渊源上来说,它是仿自玉琮的,而玉琮本是一种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