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纹 指坯、釉开裂
坯、釉开裂而形成的纹状缺陷,它包括:
1.阴裂:指被釉盖没的裂纹。
2.釉裂:釉面开裂,而坯体未裂。
3.坯、釉皆裂:指坯体和釉均裂。
产生原因:
(1)坯泥的结合性差,干坯的干燥强度低。
(2)坯泥的粘性过强,泥料颗粒过细,干燥、烧成收缩过大。
(3)滚头中心夹角不对或滚头顶部磨损严重,致使坯体底部疏松容易出现丝裂或微裂。
(4)某些琢器品种及杯壶的嘴、柄等部件重量大大,粘接不好,或接头泥配方不适应,主附件的干湿程度不一样,接角处弧度修的不够吻合,致使烧成时易出现裂纹。
(5)挖坯、刮釉工序所使用的刀具形状不当,刀具不锋利或湿坯刮釉,均易使坯体内沿底部开裂。
(6)干燥制度和干燥曲线控制不当.干燥温度、湿度不均匀,干燥过急过快,水份排出不均匀。
(7)坯体在成型加工、搬运及装钵运窑车过程中用力过大或震动碰伤,而产生裂纹。
(8)成型的辅助工具模的形状设计不合理,各部位厚薄不一,或差距悬殊,棱角边缘处不够圆滑,造成应力,易产生开裂。
(9)局部积釉,易产生裂纹。
(10)用过干的坯泥、坯体刁琢,精修。
(11)入窑坯体水份过高,素烧或本烧中升温又过急或温差过大,或冷却速度太快。
(12)釉和坯的膨胀系数相差太大,当冷却时釉受的张力特别大,因坯体过薄而裂开。
(13)在烧成时的冷却过程中或在彩烤的冷却中,急冷过速,易产生裂纹。
解决办法:
(1)定期检查坯泥细度,水份,可塑性,坯体干燥收缩,烧成收缩,练泥真空度。如发现不符合工艺标准时,应在配方或工艺上怍适当调整。
(2)合理制订和控制干燥制度.
(3)控制入窑坯体水份,要求不大于3%。
(4)调整接头泥配方,合理选用粘接工艺,尽可能采取湿坯粘接,使主附件很好地粘合在一起,熟悉粘接技术,掌握枯按时的湿度.
(5)严细操作,坯件要轻拿轻放。
(6)制订合理烧成和烤花曲线,防止急冷。
(7)合理调整坯或釉的配方,使坯釉相互适应,防止惊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