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三国两晋南北朝——动荡下的陶艺瓷业






[日期:2014-06-04] 来源:长物居美瓷  作者:佚名 [字体: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三国、两晋、北方五胡乱华,十六国并举。后一统为北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变为周,东魏为齐,统称北朝。南方东晋后有宋齐梁陈统称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   


    而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却处于一个尴尬,矛盾的位置!战乱动荡至瓷业发展几近停滞,可这段时期又是我国瓷器成熟后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这期间,制瓷工匠们对胎釉原料的选用、成型、施釉方法,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革新,使瓷器的生产由初级阶段发展到了高级阶段。此时,每出现一种新事物,都会把瓷器的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并对以后的陶瓷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   




(馆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吴国青瓷)

    三国时青瓷生产已形成一个巨大的瓷窑体系,以浙江、江苏生产的青瓷数量为最多,工艺水平也最高。同时,各地瓷业不仅发展快,而且流通也相当广泛,如南京赵士岗吴墓出土的一件青瓷虎子,上刻赤乌十四年上虞师袁宜作铭款。金坛县1970年出土的一件青瓷扁壶,一面刻:紫(此)鱼浦七也,另一面刻:紫(此)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押者也。说明三国时期浙江上虞已经有烧青瓷的专业工匠队伍。

    此时陶瓷的制作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用拍片、捏塑拼对,各式人物、禽兽和细部用模印、捏塑、刻划和镂雕等方法制作。在陶俑和一些日常用品上表现的极其透彻和具体!   


(陶案
——出土于曹植墓)
   


(陶俑
——蜀)
   


(陶屋
——吴)
 

(吴)

    两晋时在粗质瓷胎上首先应用了化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的产品中出现光亮如漆的黑釉瓷。在南方青瓷器中出现了褐色点彩乃至釉下彩绘新工艺。碗类凡三国西晋时的多宽腹平底,腹体很浅,东晋南朝的则腹体加高,弧度变缓,底安圆饼状足。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