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为了抢救、挖掘和恢复全国各地的名窑名瓷,周总理采纳并支持组织建国瓷生产的建议,“建国瓷设计委员会”随之成立。高庄、祝大年等艺术家们从接受使命到完成设计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短短的3个月中,他们从故宫展室到翠华楼饭庄,从民间作坊到御用专窑,从御用餐具到民用餐具都作了细心的考察。他们不照搬宫廷用瓷款式、中餐华而不实的拼盘摆设,借鉴西餐具实惠方便的特点,来个中外古今优点共济。
景德镇建国瓷厂厂房
建国瓷主要选用了祝大年的设计作品:有串枝牡丹的斗彩中餐具,也有海棠纹的青花西餐具,图案简洁清雅,样式多彩多姿,为了保证质量,祝大年亲临景德镇指导,还请历史博物馆的陈大章、故宫博物院的沈从文等专家来一起鉴定。由于建国瓷制作分工细,又全靠手工劳动,不在同一作坊生产,所以作为助手的张守智等常常要拿着画样到各个作坊监督生产,尺寸一毫米都不能差。正是这样艰辛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53年国庆前夕,第一批建国瓷中西餐具共50个品种的样品出来了,观之光华细触之细腻无痕,敲之龙吟脆响。祝大年亲自带着它向周总理汇报。于是在1953年以至文革前的国庆,凡是设国宴招待政协代表、劳模、外宾(主要是华侨)都要用它。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建国瓷成为大会堂的正式餐具。以历史上著名的“汝、定、哥、官、钧”五大名窑为蓝本的建国纪念瓷器在祝大年等人的参与下得以很好地完成。按用途可分为国家礼品瓷、陈设瓷、展览瓷、旅游瓷等。
祝大年的艺术创作一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赞誉。1952年北京饭店举行“青花瓷”专业会议,周总理亲自审查了由祝大年负责设计、烧制的青花瓷,并提出建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想。
建国瓷
建国瓷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立后,专家学者云集,执教的有祝大年、张光宇、张仃、吴冠中、韦天霖、郑可等教授。学院的共同认识,就是强调艺术个性,提倡深入体验中国古典和民间艺术传统,广为汲取并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
祝大年为振兴中国现代陶艺创作和研究,促进国际间陶瓷文化交流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5年5月,由中华陶艺开发研究中心组织在湖北蕲春岚头矾召开了全国首届部分陶艺家研究会。中华陶艺开发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祝大年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参加此次会议的陶艺家还有刘焕章、周令钊、苏晖、张守智、曲磊磊、韩美林、周国帧、谭畅、刘雍、唐小禾、程犁、张朗、李亚文、陈业瓒、王金鼎等。
1991年,由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供赞助,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美国中国当代艺术中心、中国陶瓷协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于4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举行了“首届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及展览”。来自美国、加拿大、挪威、意大利和我国台湾等地的7位著名陶艺家和美术馆负责人与中国的56位陶艺工作者聚集一堂,各抒己见,表演技艺,共同探讨,交流陶艺文化和做陶经验。
在中国的陶艺史上,祝大年和他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都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们的坚持让人们看到在这个特定艺术领域里,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孜孜不倦的坚持着,让中国特色的景德镇陶瓷艺术能够持续延续与发展。
在祝大年作品展上,在那幅著名的重彩画《玉兰花开》前,吴冠中先生驻足许久,若有所思。在祝大年艺术与教育研讨会上,吴冠中先生感慨地说,如果说他是艺术的苦行僧,祝大年先生更是苦行僧中的苦行僧。了解祝大年先生的人大概都会明白其中的深意。
1970年,祝大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虽然生活条件差了,但政治环境却比在北京时宽松了,他得以画了很多有关农村的钢笔素描,而且画得非常严谨。有时,他可以从早上一直不停地画到晚上,因此得了一个“板凳画家”的雅号。
1972年,在农场劳动时,祝大年先生画了一批农村田园风景图,庞薰琹赞美说:祝大年的钢笔画把霜的感觉都画出来了。1973年冬,祝大年与吴冠中、黄永玉、袁运甫为北京饭店创作《万里长江图》壁画,为此同赴三峡写生。每天清早乘航道段管理航道灯的工作船进入瞿塘峡写生,天黑后方乘船返回县城。时值寒冬,峡风很大,写生画板随时有被风刮走的危险,不得不用石块将画架固定。祝大年白天在刺骨的峡风中写生,晚上挑灯整理画稿,创作态度严肃认真。
祝大年曾说,他要把世界上最美的颜色、最美的造型、最美的画面都浓缩在他的画中。
蒙冤受屈20年,孜孜不倦求艺路 。1957年祝大年先生被错划为右派,蒙冤受屈20年,可是生活的坎坷并没有动摇祝先生对艺术的追求。他的画不仅没有被阴霾遮住,相反,观众都会被画面的那种宁静、祥和、甜美而深深地感染。有人说,看祝先生的画,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鼻子闻。现在,每当人们提到他的人品、才华、艺术成就时,那种敬重和称赞是难以表达的。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生追求真、善、美,矢志不移,愈挫愈坚。对事业他兢兢业业,锲而不舍;对艺术他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对生活他严以律己,与世无争。
梅健鹰 (1916.1—1990、4),广东台山人。著名陶瓷美术教育家、画家。 1943 年在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 回国后曾任中央美术 学院讲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现定居美国。编著有《中国陶瓷史》、《色彩原理及 其在陶瓷上的应用》。在各地名窑创作各种不同风格的陶瓷作品。
一九三七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
一九四八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美术系学习,曾在西雅图博物馆举行美术展览。后转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作研究生。
一九五零年得硕士学位。同年在纽约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五一年回国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教务主任,后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此后三十多年,主要从事陶瓷美术教学和研究工作,担任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指导教师。在此期间曾到江西景德镇陶瓷厂、河北磁州窑、浙江龙泉瓷厂等作恢复和研究工作,设计的各种陶瓷产品,曾多次参加出国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