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盛行千年龙泉窑






[日期:2019-09-21] 来源:老窑  作者:佚名 [字体: ]

 

北宋龙泉玉壶春瓶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瓷窑体系,历史悠久,影响广大,因其地处浙江龙泉而得名,是宋代六大名窑之一。

北宋龙泉窑刻花梅瓶

      龙泉窑创始于三国两晋时期,于明朝末年逐渐衰落,是中国历史上生产瓷器时间最长的瓷窑体系。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体系,融合南北方技术之长,其烧制的青瓷色清如玉,温雅可人,远销于世界各地,名扬海内外。

北宋龙泉窑双系盘口瓶

北宋早期龙泉窑执壶

      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胎骨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见赭褐色窑红,胎微出烧,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釉表光泽很强。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蕉叶、金枝、荷花等。

北宋早期龙泉窑淡青釉五管瓶

北宋龙泉窑盅

宋龙泉窑青釉贯耳弦纹瓶

      龙泉窑在初创阶段经过了二百年左右的徘徊,进展缓慢,直到南宋中期,因宋人对清幽隽永的文人气息的提倡,以及青釉瓷器烧造技术的提高,使它出现了质的飞跃。

      要提高龙泉青瓷的水平,关键在于突出一个“青”字。此时龙泉窑调动一切技术力量解决“青”的呈色问题,经过改革,由原来的厚胎薄釉改为薄胎厚釉。

      南宋龙泉青瓷精品都上三四层厚釉,多次上釉,多次素烧,最终烧制出粉青、梅子青两种代表性的精品,它们以不同凡响的青色釉而独树一帜。

    从工艺学角度来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其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从而使龙泉青瓷达到最高的审美境界。

宋龙泉窑青釉盘口瓶

      重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大特点。中国传统瓷器集实用与功能于一体,它虽不属于纯艺术,但作为文化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瓷器的外在形式为“器”,而内在为“道”,即意识和精神。

      这种“道器并重”的中和思想,发源于中国人历来提倡的“以德感人”的礼教宗旨。然而,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这种“道器并重”的思想是需要通过瓷器造型、纹饰、色彩完美统一而形成的艺术风韵得以表现出来的。而龙泉青瓷正是通过独特的釉色表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

      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风格,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器型丰富多样,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颇具艺术匠心。

南宋后期龙泉窑把杯

      南宋中后期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我国青瓷史上的一个顶峰。北宋政权覆灭后,北方先进的制瓷技艺也随政治经济中心一起南移,大批能工巧匠“随驾南来”,龙泉窑吸取南北技艺之精华,制瓷技艺日臻成熟完善。

元 龙泉窑荷叶出筋罐

      进入到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元代瓷器的出口产量急剧增长,龙泉窑也逐渐转变为以民用和出口为主的生产模式。

元 龙泉窑瓷塑像

元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

元 龙泉窑神龛

      相对于南宋瓷器的温婉精致,元代瓷器受元人大气粗犷的审美影响,较为浑厚豪放,体型高大。元代的龙泉窑仍然处于鼎盛阶段,这一时期,龙泉窑的瓷器胎质厚重,色泽也不如南宋时期那般温润如玉,但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装饰工艺和纹饰图案,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刻、划、印、贴、塑等,以划花为主,花纹粗略,线条奔放,纹饰以云龙、飞凰、双鱼、八仙、八卦、牡丹、荷叶等为多见。此外,还大量出现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

元龙泉窑青釉执壶

元 龙泉窑刻花玉壶春瓶

    此时,已开始批量生产一些大型瓷器,销往民间及海外。1975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共打捞出一万多件瓷器,其中多达9000多件是龙泉青瓷,可见龙泉窑在元代对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明 龙泉窑葱管足鼎式炉

      明代龙泉窑延续了元代的浑厚大气之风,又配以精美绝伦的雕花装饰,线条优美的花纹融于温润的玉色之中,豪放与精细并存,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高度。

明龙泉窑印花菱花口盘

明龙泉窑青瓷炉

      十四世纪开始,明朝政府下令实施海禁,青瓷外销量大幅度下降。龙泉窑只能以民间通用青瓷为主导,在造型、工艺和色泽上都不及以前那样精细考究。

清 龙泉窑帽筒

      到了明末清初时,龙泉窑的瓷器造型粗糙、胎质厚重,也失去了其闻名天下的如玉色泽。至此,曾经名扬海外、绚烂之极的一颗瓷器明星——龙泉窑青瓷开始陨落。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踏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

明龙泉窑兽足炉

明 龙泉窑熏炉

      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龙泉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经历了兴衰沉浮,但以玉比德,以玉喻色的龙泉窑青瓷依然带给我们无限遐想,历经近千年的沧桑后,仍给人以净化心境、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叹之余更加当年敬佩龙泉窑的鬼斧神工。

      为什么龙泉窑瓷器能盛行千年而经久不衰?从青瓷的早期阶段西晋时期来说,当时正值中国传统文化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次的文艺思想大变革时期,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都经历了明显的转折,人们的审美情趣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道家思想盛行,产生了对“无为”之美的追求。

      所谓“无为”之美,即是清虚、朴素、恬淡之美。这种思想反映在瓷器上,则追求清静幽玄的格调,因而出现了清冷、幽远,崇尚青色的青釉瓷器。此时,施釉技术有较大的提高,其青中微泛绿的釉色成为主流。

      龙泉青瓷釉色深沉、幽静、含蓄的美感正契合历代文人雅士隐居不仕的情怀。古人崇尚青瓷,对白瓷却不很重视,因为白瓷太刺眼,锋芒毕露,而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能变幻许多不同感觉的青绿釉色,既体现闲适淡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

明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

      青瓷的釉色是绿的,最美的绿色不过于翠玉之色,龙泉瓷器有着似玉般的釉色,中国传统文化也赋予它独特的含义。玉作为珍贵的自然物质,受到古人特别的喜爱,并把它作为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

      历代瓷匠都竭力追求玉的美感,许多名窑生产的青色瓷都曾经获得文人雅士的称誉,但真正称得上似玉的惟有南宋龙泉窑的粉青、梅子青。

      儒教思想以玉比喻了人的许多美德。青色类玉,“以玉比德”思想,反映了玄学所宏扬的“清淡高逸的”审美风尚。青釉一方面符合中国传统崇尚人格品德的思想,另一方面玉色内蕴、含而不露,也符合中国人一贯内向的民族心理特征。

明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龙泉青瓷历尽沧桑,最终以其累累硕果步入新的世纪。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当代龙泉青瓷艺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以精湛绝妙的工艺、釉色厚如凝脂、青似美玉的美感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